兩岸交流合作的基礎 賴清德:中國大陸願對等、尊嚴
總統賴清德就任即將滿週年,17日播出Podcast《敏迪選讀》的專訪。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17日在Podcast節目訪談中,對於國人關心的兩岸關係,再提「和平四大支柱」,並強調,只要中國願對等、尊嚴,臺灣可與中國交流合作,以對話取代對抗,創造兩岸的和平共榮。
賴清德表示,中國把併吞臺灣作爲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始終沒有放棄武力犯臺,且公開講「是他的國家政策」,這二、三十年來,中國軍費也沒有一年少過,中國部署的飛彈每一年都在增加。
「更重要的是,這個政策後面是想要跨進西太平洋,然後跟美國一較長短」,賴清德說,中國也想要改變國際以規則爲基礎的世界秩序,纔是真正的目標,顯示中國是以民族主義之名行威權擴張之實。
雖然中國對臺文攻武嚇日漸增強,也一定引起人民的擔心,賴清德說,有些客觀的事實可供參考,一是近年來臺灣股市從8千多點漲到2萬多點,股市表現非常亮眼;其二臺灣經濟成長率從去年4.59%到今年第一季高達5.37%,其間也受到川普總統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國際社會其實是對臺灣有信心、對臺灣肯定。
賴清德並提及,包括美國總統、G7的領袖會議或者是G20的領袖會議,「都不約而同地、不斷地強調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跟繁榮的必要元素。」凸顯臺海的問題不是臺灣與中國的問題,是全世界的問題,同時喊話中國「一定要去思考」,多年來對臺灣採取的文攻武嚇策略,美國從將中國當成夥伴,後來則視爲美國最大的挑戰及威脅,「真的是中國想要的嗎?」。
賴清德舉例,中國是大公司、臺灣是小公司,對等尊嚴的交流沒有問題,但「應該要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幽默稱「固然是好朋友,但應該也有一些原則在」。
「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賴清德強調,對和平一定要有堅定的理想,但不能夠有幻想,所以提出了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包括一定要強化國防,不管是對外軍事採購,或是發展自主軍工產業,然後順勢帶動臺灣的產業升級: 更要強化經濟韌性,經濟不僅僅要好,而且要韌性,「像過往我們把雞蛋都擺在同一個籃子,這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