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降息壓力越來越大 鮑爾的終局之戰
▲聯準會主席鮑爾距離明年5月底缷任,只剩6次貨幣政策會議要主持。(圖/路透社)
●文/三普經
聯準會主席鮑爾距離明年5月底缷任,只剩6次貨幣政策會議要主持。下一次聯準會貨幣政策會預定在9月16、17兩天召開,根據Fed Watch的預測,降息一碼的機率從8/21的81.2%略降至8/22的73.4%,維持利率不變的機率則從18.8%略升爲26.6%,顯示市場認爲9月若無意外聯準會應會降息一碼,以因應美國當前經濟情勢的變化。但上次貨幣政策會議紀錄顯示多數官員仍憂慮通膨風險高於勞動市場惡化風險,因此傾向不降息,未來幾個月鮑爾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聯準會仍是市場的守護神 能不能維持公信力將是關注焦點
有人認爲鮑爾目前對貨幣政策的態度偏鷹派,因爲他認爲川普的關稅政策將加重通膨壓力,因此寧可採取觀望態度。但這幾個月的通膨數據並未明顯上揚,這也使得聯準會降息的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7月份非農就業數字不如預期,顯示就業市場疲態已現,聯準會不降息的理由越來越站不住腳。
上次貨幣政策會議已有兩位川普任命的理事跳出來支持降息,最近美國財長貝森特更直接喊話9月聯準會應該一次降息兩碼,而在傑克森洞全球央行年會指幕前夕,川普再度對準另一位理事庫克(Lisa Cook)施壓,指控其涉及房貸詐欺,希望逼迫她辭職,以便任命自己人擔任理事。
由此看來,如果聯準會真的在9月降息一碼,外界難免猜測降息是因應經濟情勢變化,還是因爲來自川普政府的壓力?
回顧鮑爾任期,自2018年2月接任葉倫擔任聯準會主席之後,即延續葉倫政策,採取逐步溫和緊縮的升息政策,指標利率從1.25%-1.5%逐步升至2020年初的2.25%-2.5%。
但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成長受挫,聯準會之後又將利率調降至0-0.25%的水準,並維持此低水準至2022年3月爲止,以至於後來因爲供應鏈問題導致通膨壓力急遽升溫,聯準會只好連續快速升息,亡羊補牢,聯準會事後也被外界批評對通膨情勢判斷錯誤,這段歷史應該也是鮑爾心中的痛。
但從這段時間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對照經濟情勢,其實驗證了鮑爾即不是鷹派也不是鴿派,而是根據經濟數據來制定政策,雖說政策對時間的拿捏不是很精準,但其獨立客觀的態度應該是無庸置疑的。
由此看來,儘管剩最後幾個月任期,鮑爾應該可以挺住川普的壓力,而持續以其對未來美國經濟情勢的判斷來決定利率政策。從最新數據來看,國際貨幣基金剛上修美國今明兩年經濟成長預測,從4月的1.8%、1.7%上修至1.9%、2.0%。另外標普美國8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5.4,是今年來最高,其中製造業PMI升至53.3,是2022年5月以來最高。
這些數據顯示關稅政策對經濟成長的衝擊並不如原先想像那麼嚴重。雖然就業市場疲態已現,但如果美國製造業景氣回升,勞動市場預期將保有相當的韌性。物價展望就更不用提了,未來通膨仍將維持在2%以上一段時間。
綜合以上分析,聯準會未來降息空間其實不大,因此如果9月聯準會沒有降息,市場也不要意外,畢竟聯準會仍將是市場的守護神。但之後鮑爾的繼承人能不能維持住聯準會的公信力,恐將是明年市場的關注焦點。
▼聯準會未來降息空間其實不大,因此如果9月聯準會沒有降息,市場也不要意外。(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