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虧泥淖中工業機器人龍頭新時達賣身,白電巨頭集體卷向機器人賽道
停牌一週後,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新時達(002527.SZ)的新主人浮出水面。
新時達2月16日公告,青島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有限公司(下稱海爾卡奧斯)與新時達原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新時達創始人紀德法、劉麗萍夫婦及其女兒紀翌日前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及《表決權委託協議》,海爾卡奧斯將成爲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海爾集團公司將成爲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受該消息影響,新時達在2月17日復牌首日開盤漲停,股價爲每股11.17元,市值超過74億元。
澎湃新聞注意到,通過本次協議轉讓、本次表決權委託及一致行動安排,海爾卡奧斯將取得新時達10%的股份及19.24%的表決權。根據公告,新時達標的股份轉讓價格約爲19.61元/股,轉讓價款合計13億元。海爾卡奧斯還擬以7.99元/股的價格認購新時達向特定對象發行的近1.53億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12.19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的淨額擬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一攬子交易後,海爾卡奧斯耗資約25.19億元,獲得新時達約2.19億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6.83%。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股份轉讓價19.61元較新時達復牌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93%。
新時達創建於1995年,是國內工業自動化與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頭部企業,2012年推出首款工業機器人。該公司的機器人板塊分爲機器人產品和機器人系統。產品方面,主要有關節型機器人與衆爲興SCARA機器人兩大類產品,完整掌握機器人控制器、伺服驅動器和系統軟件等關鍵技術。
根據行業諮詢機構MIR睿工業數據,2023年,新時達工業機器人產品銷量國產第四、全球第十二,其中衆爲興SCARA機器人國產第二、全球第四,是國產頭部機器人廠商中最早擁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術的企業。
賣身源於新時達的業績困境。根據業績預告,2024年度,該公司預計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虧損1.85億元至3.67億元。2022、2023年,該公司分別淨虧損10.57億元和3.79億元。
新時達在去年半年報中曾稱,2024年上半年,製造業企業擴張預期下降,市場需求面臨壓力,工業機器人仍處於去庫存階段,工業機器人整體價格持續下降。國產頭部廠商憑藉定製化機型、方案開發能力以及快速的市場響應等優勢快速擴張,2024年上半年國產廠商整體同比增長率達到21.3%,國產品牌的整體市場份額達到50.1%,首次超過外資品牌,國產替代趨勢進一步加強。但由於機器人整體市場需求下滑,市場供大於求,價格競爭異常激烈,在機器人產品均價及利潤下降的背景下,機器人行業排位賽加劇。
從去年三季度業績來看,國內機器人上市公司多數面臨虧損或淨利潤大幅下跌,整體毛利率水平差異較大,行業內部競爭激烈。
對海爾集團而言,入主新時達成爲其實控人,是加大智能製造領域業務佈局的戰略需要。
近年來,包括海爾在內的“白電三巨頭”持續加碼機器人業務。
美的集團2017年通過收購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庫卡,進入機器人與自動化市場。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洪波近日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介紹,美的機器人與自動化板塊業務營收已突破300億元,擁有庫卡、瑞仕格、高創、極亞精機等品牌,產品實現了從核心部件到整機、從硬件設備到系統的全覆蓋,成爲全球前四的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
位於佛山順德的美的庫卡智能製造科技園,已成爲全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累計生產交付工業機器人超過8萬臺。
格力電器佈局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運動控制器等工業機器人技術領域已久。該公司此前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介紹,已實現機器人產品負載從1kg-600kg全系列覆蓋,可廣泛應用於機械製造、汽車零部件加工、家電製造、3C等不同的工業場景。
“我們做機器人已有很多年。目前也同很多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深層次合作,根據其需求爲其定製服務和產品。”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期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接受媒體採訪時稱。
格力電器2024年半年報顯示,包括工業機器人、數控機牀等業務在內的智能裝備板塊營收近2.6億元,同比增長4.95%,但佔總營收比重僅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