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喊話,市場如何走?
講一下近兩天國內信號。
昨天李總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持續穩定股市,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這句話倒是習以爲常,大小會議經常提到,但其實背景卻大不一樣。
一方面這句話後面還跟着另外一句話:
相關舉措一旦推出,要直達企業和羣衆,提高落地效率,確保實施效果。
另一方面,這是短短三天內,這是第二次提到樓市,上次是在 4月 15日,李總在北京調研的時候,通稿裡一半都是對樓市的要求,比如: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房地產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調整完善相關政策,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強收購存量房做保障房、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
總理三天提到兩次房地產,並釋放正面積極信號,近二十年都少見。一方面說明現在的樓市運行,還未達到預期,另一方面,樓市對穩經濟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得不再次拿出來進行強化。
同時市場這幾天,也傳出了一些小作文,比如:
重啓擴容版棚改計劃,擬將21個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升級爲“新棚改 2.0”,配套3000億元PSL專項借款。
地方政府收儲存量住房規模,或突破萬億,央行正研究創設“租賃住房再貸款”工具。5年期LPR報價最快本週五調降15個基點,首套房利率有望跌破3.5%歷史低位。
這些小作文,說實話並不抽象,都在“情理之中”。
目前一二線城市行情回暖明顯,小陽春成交還不錯,國房指數也一直在回升,但三四線城市以及能級更低的城市,卻依然行情冷淡。
房地產的主要庫存,都在幾百個三四五六線城市裡,這個國民的大盤,但如果驅動,單靠一二線帶動是不可能的。
換句話說,現在的一二線城市沒有幫助三四線城市實現行情回暖,而是不斷進行虹吸購買力。
如果想把三線城市的樓市做起來,貨幣安置棚改2.0 是必然的途徑,直接把老樓推倒重蓋,不是刺激購買力,而是強行創造新的購買力,以帶動相關消費。
而且目前正值中美關稅戰的關鍵時期,國家需要內需的力量把經濟頂起來,而目前有這個能力的,可能兜兜轉轉還是樓市。
有人說,不是文件還提到股市嗎?
的確,提到了。從川普發動關稅戰開始,國家隊就開始瘋狂砸錢入場了,中央匯金號召各大勢力集團,集中入場提振股市。
然而昨天的成交,卻刷出了 924 以來的最低值……
歸根結底,還是老問題,國家隊在入場,然而太多的資金卻在搞套利交易,簡單來說,就是下午 2 點前融資買入50etf或者300etf,尾盤再集中賣出。當天融資當天還,甚至都沒有利息。
聽起來很玄幻是不是,可這就是大A的現實。
國家在拉盤,資金卻在跑路,國央企可以管得到,但量化、私募、遊資根本管不到,非國營機構大股東套現也管不到。
羣衆裡面有間諜,拉了多少次股市了,投入了巨量資金,然而結果還是 3200 多點……
所以這也是李總三天2 次提到房地產的原因,某種意義上,對房地產可能要寄予厚望,而股市多多少少感覺有些乏力了。
那麼接下來的路徑可以很好推演了。
我們用最保守的視角來看這盤棋應該怎麼下:
首先,繼續降低資金成本。LPR 還有下調的空間,預計年內起碼有 30 個基點的降幅。買房貸款利率慢慢進入 2 字頭,公積金貸款利率和存量房貸利率也會跟着下調。
美聯儲降息前,我們這邊降得少一些,美聯儲降息後,我們這邊降得多一些。主要是爲了維護匯率的穩定性,避免外資跑路太多。
其次,用國債砸收儲和棚改。
收儲是必然的,現在規模越大,速度越快,房地產的長效機制建立得就越好,現在最主要的是用保障性住房和租房,把農村勞動力釋放出來,補充城市二次城鎮化,工業化,有助於提高平均收入水平。
至於棚改啓不啓動,這是一個未知變量,需要權衡利弊。
2015 年啓動的棚改,其實對全國經濟具有強刺激效果。但同時會提高居民端的債務槓桿,如果經濟能跟得上,城市發展好,就可以通過通脹稀釋債務,但如果經濟跟不上,那麼通縮便會放大債務的痛感。
很不幸,2019在百年之未有的鉅變下,一切戛然而止,多隻黑天鵝齊飛,讓中國走了第二條路。以至於到了現在,人們都沒有從陰霾中走出來。
所以我一直說,棚改 2.0是樓市的背水一戰,但同時也是一步險棋。如果不啓動,那麼就要出臺歷史性超常規政策,促進大消費。
這些信號,具體會在月底,也就是 4 月 30 日左右會有結果。
有一句老話,4 月政治局會議,定調全年經濟局。
而且今年的經濟局會議,又是在中美關稅戰硝煙瀰漫的背景下,決定着中美經濟的“中場戰事”的走向,更像是圍棋中的“劫爭”,一步不慎,滿盤皆輸。
從高層最近頻繁的調研和外交可以看出,今年的“430”,註定將成爲載入我國乃至世界史冊的一天,值得期待。
本文完,如果喜歡,請點擊在看。關於投資分享、實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線資訊,都會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讀者,可掃描文末二維碼加入後閱讀。歡迎跟96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成長,日富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