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報道·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出發!爲了心中的夢”
光明日報記者 王冰雅 尚傑 光明日報通訊員 肖月
和煦的春風拂綠隴原大地,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的河西學院校園裡,又一次響徹支教隊伍“出征”的號角!
“到基層去,到新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出發!爲了心中的夢”……3月9日,803名河西學子匯聚在高高飄揚的支教團旗幟下宣示心聲,隨後,步履堅定地踏上西行的列車。
他們的目的地,分佈在新疆13個縣市區。
從2009年起,河西學院先後有1.3萬多名師範生赴疆支教,帶動1.3萬餘名畢業生在疆就業創業。今天,又一批追隨者接過學長們手中的火炬,繼續譜寫這段關於愛和奉獻的佳話……
當晚7點,記者跟隨首批出發的100多名同學,乘坐T307次列車,向着素有“火洲”之稱的吐魯番進發。
車窗外,熟悉的場景如影歷歷;車廂裡,同學們三五成羣圍坐着,熱切的交談聲不絕於耳。
“終於能去新疆了!很早之前我就開始‘做功課’,可不能辜負這麼寶貴的支教機會。”文學院學生張家英滿臉興奮地說,“我的‘支教夢’從大一入學就開始了。每次聽那些支教回來的師兄師姐講起在新疆的經歷,我都很入迷……”
“是呀!他們就像一顆顆星星,在三尺講壇上閃閃發光。”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丁香忍不住接話,“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青春到底該怎樣度過’的答案。我想,只有加入他們,生命裡纔不留遺憾。”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張治真邊聽邊點頭,直言自己“既激動又緊張”。她告訴記者:“我們在學校裡學了幾年理論課,但到了要站上講臺的時候,心裡還是有些不安,害怕自己教不好……”
隨行帶隊的文學院教師李惠芬聞言,笑呵呵地接過了話頭:“別慌,課前做足準備,大方自信地走上講臺,‘新手老師’也能受歡迎。要知道,新疆是一片美好的土地,那裡有純真情誼和廣闊天地等着你們!”一番話,讓同學們舒心地笑了。
夜深了,火車奔馳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一路向西,再向西。星星峽、哈密……凌晨5點40分,列車穩穩停在吐魯番北站。
“熱烈歡迎學弟學妹!”剛到出站口,一個年輕人便高舉橫幅迎了上來。他是河西學院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2017屆畢業生王順斌,紮根新疆8年來,已成長爲吐魯番市高昌區葡萄鎮洋沙中學副校長、遠近聞名的教學骨幹。
在王順斌帶領下,6名河西學子走進了支教地洋沙中學。這所鄉鎮中學的1100多名學生幾乎都是維吾爾族,他們撲閃着大眼睛,興奮地迎接着新來的老師們。
一進宿舍,丁香就感到了濃濃的暖意。敞亮的空間、嶄新的被褥、獨立的空調……學校沒有食堂,就專門爲他們配置了冰箱和廚竈,還貼心地備齊了麪粉、雞蛋、食用油。“本來做好了吃苦的準備,現在發現,學校能爲我們想的都想到了!”她感慨道。
“真沒想到,這裡的硬件軟件一點都不差,我可以帶着孩子們‘觸網飛翔’啦!”一走進多媒體智慧教室,信息技術與傳媒學院學生張番燕便喜形於色。她爲學生們精心準備了前沿的信息技術課。進校門前,她一直在犯嘀咕:“學校的網絡環境和設備能跟上嗎?”眼前的一切,讓她吃下了“定心丸”。
“馬書記,孩子們就交給您了!”離校前,李惠芬和洋沙中學黨總支書記馬惠玲的雙手緊緊握在一起。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