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賢明:美是否通膨年底揭曉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圖/本報資料照片

連賢明12日對關稅議題相關說法

臺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高科技赴美投資已成爲關鍵籌碼。中經院院長連賢明12日表示,假設投資4千億美元,臺積電和其餘業者各佔半,數字沒有想像中離譜,但他認爲,不能每個議題都打臺積電牌,政府需考量川普在意的採購、投資、開放市場、洗產地等因素,配合川普本人喜好與風格,給出合他胃口的方案。

連賢明說,臺資企業赴大陸投資累積規模或達5千億美元,對比之下,假設投資美國4千億美元,臺積電佔半,其餘半導體高科技業在製程趨先進、產業資本支出規模大的背景下,約五年時間投資另一半,數字看起來不離譜。可能的話,甚至目前在大陸發展不甚如意的傳產業者,也可以考慮把美國當成主力市場前往發展。

在對美談判上,連賢明認爲,臺積電或許是萬能鬼牌,但不能每次都打。美國與臺積電或早有默契,纔有臺積年初投資、美國當下免稅的結果。但美國談判最在意採購、投資等四項要素,臺灣的AI合作方案川普應會喜歡,因美國想在AI競賽贏過中國大陸等對手,如何包裝到能吸引川普,需要思考。

川普本人亦是重點。連賢明指出,川普任期還有1千多天,大家要接受他非常規的特點,各國談判團隊與智庫私下常交換意見說,摸不清川普。韓國團隊訂製帽子、庫克送純金獎座投其所好,是有其道理的。

「川普現在猶如經營好市多,要進入美市場,就要繳交會費(關稅),這與自由貿易、走進超市逛逛的邏輯不同,但各界需要習慣。」連賢明說。

他並指出,好奇歐日韓大規模採購、投資能否成行,靜待日韓等國將談判方案交給國會的續。

連賢明還表示,儘管川普作風浮誇,但思維仍細膩,當前的關稅政策亦經過盤算,雖生活成本恐墊高、加上當前失業率漸增,但賭到年底剛好是適合降息的環境,稅收也可以用來鞏固票倉。

至於通膨的影響,連賢明說,因還有庫存消化與企業觀望燈因素,觀察美國是否出現通膨,最好還等三至六個月,到年底時再來看,數據較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