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外道路頻中斷 高雄那瑪夏居民好無奈

省道臺29線是高雄市那瑪夏區居民主要聯外道路,地方不滿近年路基流失處都是沒有興築河牀護岸的路段,質疑臨時道路無法抵擋豪雨侵襲。記者徐白櫻/攝影

高雄那瑪夏主要聯外道路臺29線去年凱米颱風中斷7天,這次豪雨又中斷5天,區長孔賢傑昨轉達族人爭取交通正義的心聲,盼道路擺脫「臨時道路」回覆「省道」,提高施作標準,讓居民有一條穩固的回家道路。公路局表示,道路施工標準一致,皆以省道規格修復。

16年前莫拉克颱風在高雄山區帶來2822毫米雨量,重創甲仙小林至那瑪夏道路,2004年至2018年陸續新建民族、民權、民生等部落橋樑,在甲仙至南沙魯路段山谷興建12座鋼橋。

當時行政院重建會表示,地質環境尚未穩定,無法進行永久性路廊復建,爲避免溪牀道路汛期一再中斷交通,沿線12處過溪段改建半永久性橋樑。2020年3月2日起,公路局將臺29線11公里至23公里路段編爲「臺29臨11線」,災害阻斷交通時採取管制措施。

去年凱米颱風累積雨量1933毫米,今年0728豪雨帶來2819毫米。楊柳颱風又來襲,區長孔賢傑昨傳達族人無奈心情,山區道路中斷頻繁,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盼爭取交通正義。

孔賢傑說,小林五里埔至那瑪夏南沙魯路段因莫拉克風災重建路廊及橋樑,多年來都是臨時道路及鋼橋,很多路段沒有施作河牀護岸;有護岸的路段較堅固,幾乎沒被溪水沖毀,未施作路段則不同。

「很多路段只有石籠或土堆,抗洪能力差」,孔賢傑說,旗山溪匯入高屏溪,逕流量和流域面積是全國第一,可想像水流衝擊路基的力量多大,88風災16年,那瑪夏還在使用臨時便道。

公路局說明,陸續辦理12座鋼橋前後引道加固、河牀護岸加固、道路安全提升及邊坡護坡保護等15件修復加固工程,持續將抗洪能力較差路段採省道規格修復,考量公路線形、交通安全、天候及部落居民等條件,2018年調整開放甲類大客車通行,路況已相對穩定。並強調,臺20線南橫及臺29線都有針對較容易致災路段編號「臨」,意味須花更多時間,盼儘速穩定安全,道路施工標準一致,並無「永久」或「臨時」道路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