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效應/注意323警訊 加盟不失速

以開放加盟快速拓展,若連鎖績效沒有跟上發展的腳步,加盟也會成爲失速列車。

D品牌連鎖初試啼聲,三家直營店大排長龍後,即快速透過加盟模式擴張市場,經過三年高速發展,近300店規模,營收突破10億大關。

就在最巔峰的時刻,加盟主卻紛紛發出不滿的聲音,主要是認爲總部過度布點,使得原本獲利的店變得不再獲利,同時總部推行自動配貨系統,造成庫存積壓或損耗倍增,原本脆弱的信任關係,更加雪上加霜。

於是「自我實現的預言」效應發酵,先是老加盟店爲保本,選擇到期不續約比例增加,當加盟者陸續閉店,連獲利店也自己嚇自己,祭出「預防性閉店」,在成片閉店的帶動下,新開不滿兩年的店信心動搖,一路沈淪,規模下修不足百店,總部營收大幅萎縮,只剩高峰期的25%。

類此個案,在臺灣加盟連鎖發展的歷程中並不罕見,有的品牌甚至一瀉千里退出市場。其實歷經高速展店應適時放緩腳步,用以整隊並汰弱存強是必要之務,只嘆沒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當連鎖成長跟不上發展速度,在最壞的結果出現前,其實有323警訊,給予我們反應的機會:

一、不獲利店超過30%:有些總部並不涉入管理,僅以供貨或開店爲主,因此會以加盟者不願透露營收爲由,不去掌握單店獲利與否,其實從訂貨量即可反推其營收,當加盟者無法有效獲利,總部即應有所警惕。

二、加盟主吹響集結號達20店:無法獲利的加盟店開始串連,彼此分享壞消息,此時「自我實現的預言」即會發生,「求好得好、求壞得壞」,早早退出者成爲先知,影響的漣漪一圈又一圈,終至失控。

三、年度不續約率達30%:假設總部有百店規模,加盟期約三年,每年平均就有三成三的店待續約,通常可以以走完第一個加盟期的盟主,均能回收成本,若屆期不續約率達三成,必然會反噬連鎖體系。

323警鐘長鳴,不可視而不見,甚或與其對撞,將過錯全部推給加盟主,對撞的結果只會使情況更差而已。應懂得疏導勝於堵截,須啓動收復人心計劃,主動深入店羣,一一體察心聲,真實給予支持,才能掃除陰霾。

加速而不失速,唯有店店獲利、齊頭並進。

若加盟者真的跟不上腳步,輔導退盟則是總部負責任的做法,可參考之前專欄的退盟三部曲,加盟創業原就沒有保證成功,帶人進場更要帶人退場,做有責任、有承擔的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