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效應/創新價值 才能創造價值
若提及中小企業經營所面臨的問題,多半會聽到經濟不景氣、競爭激烈或基層缺工等迴應,但這三大問題其實是各行各業共同面對的問題,若問題無差別性,顯然就不是一個對的問題。
企業經營本就應掌握自己所處的環境,運用資源與能力,向策略目標市場發起進擊。再不景氣也有賺錢的企業,而獲利的企業本就是從激烈的競爭中勝出,至於缺工的議題,現在已經是一個技術性問題了。
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千大企業調查推估,至2030年由於AI的廣泛應用將導致約9,200萬個工作消失,同時創造1億7,000萬個新工作。簡單算數的結果是新增7,800萬個工作機會,但消失的工作中,你會不會是下一個?
近期國外大企業裁員的新聞的確令人心驚膽寒。Salesforce在9月解僱了4,000名客服,其曾預測AI能取代一半以上職務;電商龍頭亞馬遜宣佈將裁員1.4萬人,UPS今年史無前例地祭出裁員和優退計劃,總計縮減約4.8萬個工作,兩者都將矛頭指向了AI應用效率提升。
現在是關燈生產的製造工廠與人機合作的商業服務業,未來商業服務業中可標準化的工作,都將由人形機器人和虛擬機器人所取代。
這已是現在進行式,並非未來式。因此缺工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
新世代的工作機會與人力資源運用,都朝着AI天平的彼端傾斜,這也包含着一大批傳統企業未來的消失,我們不能改變世界,唯有改變自己,也要向AI應用傾斜。
商業服務業如連鎖店,一場智慧人力的革命,正如山雨欲來,三個場景進行中:
場景一、幾乎所有後臺的工作,都可以由AI打包,包括烹調,在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中心,人形機器人熟練地烹調出揚州炒飯,已經不是稀奇的事。
場景二、AI取代的不僅僅是助理,更可能是中階管理者,尤其是負責報表彙整、統計分析等的工作,AI做來更加得心應手。
場景三、由數位與AI所創造的工作,尤其容易被AI所取代,如小編、客服和程式工程師等,可標準化的工作代表着更高的被取代性,唯有高度需求創新和創意工作,才能凸顯人的價值。
最近使用Notebook LM的經驗,令人非常驚豔,面對數不清的待閱讀清單、大量的市場研究報告,以及累積上百萬字的文稿重新彙整與編寫,原本預計要投入六個月的時間,本想交由一位研究生來負責,沒想到不到一天,更精確地說三個小時就整理完成。
AI已來,唯有跟上,進而發揮創意,用以創新,否則企業將進一步縮減行政或例行工作者的工作,而且還能用更低的成本,創造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