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式”生長,衡水果蔬香飄京津

作爲京津冀“菜籃子”的重要供給地,衡水去年蔬菜總產量382.6萬噸,在首都市場佔有率達12%。今年以來,衡水持續加快高品質果蔬產業示範區創建,大力推動“淨菜進京”,推進研發、種植、加工、運輸、農文旅融合等全鏈條升級,衡水果蔬叫響京津。

“淨菜進京”不斷提速

4月30日,一輛滿載“河北淨菜”的貨車從饒陽啓程,駛向北京。

饒陽是果蔬大縣,果蔬播種面積突破43萬畝,每天發往北京、天津的果蔬超2000噸。

“這兒的果蔬爲啥能進北京市場?就憑‘鮮’‘快’‘綠’三個字。”饒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兵順說,原本粗放生產的果蔬,現已實現源頭可追溯、質量有保障、加工有標準。

淨菜要想搶佔“鮮”機,流通環節須跑出“加速度”。

今年初,北京新發地衡水(冀州)農副產品智慧物流中心投入運營。這意味着京衡(冀)農產品雙向流通的“高速路”打通了。通過全流程冷鏈運輸體系,清晨採摘的果蔬中午就能擺上京津商超貨架。該中心具備1.5萬噸生鮮蔬菜儲存能力,預計年交易量120萬噸以上。

去雜、清洗、殺菌……河北(深州)農速源冷鏈物流有限公司淨菜加工車間裡,工人們仔細地對新採摘的蔬菜進行加工處理。

“蔬菜原料採摘下來後,先進備料間預冷,包裝後的淨菜要入冷庫進行5℃到8℃低溫保鮮,經檢測合格後,當天下午通過冷鏈物流運往北京。”河北農速源公司總經理趙衛東介紹,他們通過冷鏈全程可視化監控平臺、GPS主機終端信息無線傳輸等先進技術,讓冷鏈物流各環節始終處於規定的溫度控制中,保證貨物一路領“鮮”。

河北農速源公司還推出“益鮮優選”手機客戶端,通過“訂單式”生產,直接對接北京消費市場。如今,他們是北京300餘家餐飲單位的指定供應商,每天約有5噸淨菜供應市場。

“菜園子”直通京津“菜籃子”。在衡水,河北農速源、賽元河北生物、河北鑫鼎農業等6家企業被列爲“河北淨菜”品牌授權使用企業。其中,河北農速源還在北京建設了首家“河北淨菜”共享倉儲統配中心。11家主體通過“河北淨菜”生產示範基地認定,數量居全省第一。

數智賦能果蔬種植

4月30日,冀州現代農業融合創新基地。

蔬菜館裡,一個個旋轉種植塔上,紅根達菜、菠菜、烏塌菜等長勢喜人。

站在一塊電子顯示屏前,基地負責人劉曉晨按動自動化設備上的按鈕,大棚內的噴淋設備立時啓動,噴灑出均勻細密的水霧,一棵棵菜苗愈發翠綠。

基地內共有38座高標準溫室大棚,種植的蔬菜有近20種。記者注意到,這裡的工作人員並不多。劉曉晨解釋,棚室裡安裝着不少傳感器,它們實時記錄棚室環境和蔬菜生長參數,這些數據傳輸到基地控制中心,經過分析,一部手機就能操控遠程澆水、施肥、調溫。

種苗繁育是衡水打造“京南菜園”的關鍵舉措。

位於饒陽縣的河北致信數字育苗育種產業園內,一個個高效智能的育苗場景令人目不暇接。“我們是訂單育苗,一個棚室大概有100萬株苗,出苗後就運往外地。”產業園負責人魏方翠說,他們把傳統的季節性育苗變成常年性育苗,年育苗1.2億株。

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示範推廣爲重點,近年來,衡水大力推進科技興農,推廣應用高效栽培、果蔬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以科技創新告別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生產智能化、產品綠色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字化、服務在線化的數字農業新模式正在興起。

農文旅融合引客來

今年以來,衡水市推行“科技農業+旅遊”模式,精心組織果蔬採摘、農業科普、研學體驗等活動,極大豐富了京津冀遊客的鄉村之旅。

“旋轉塔種植、水培等無土栽培技術以及山東壽光第九代日光溫室等,都讓前來研學的學生嘖嘖稱奇。”劉曉晨說,他們開發出“種子的奇妙之旅”“四季勞作”等多個趣味研學課程,學生們在這裡既能見證種子的成長奇蹟,又能體驗勞動的樂趣。

每到果蔬成熟季,衡水各地的採摘園便熱鬧起來。饒陽的果蔬採摘成爲當地的一大特色。週末,不少家長讓孩子參加田園主題活動,在果蔬大棚間,親手採摘新鮮的西紅柿、葡萄、黃瓜、草莓等,既能感受豐收的樂趣,又能學到農業知識。

“我們正在構建‘花開四季、客來全年’的農業產業生態。”衡水市文旅局局長劉葉介紹,通過完善“吃住行遊購娛”全要素配套,衡水的賞花、智慧果蔬經濟正從“流量型”向“留量型”轉變。

目前,衡水已打造國家級、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鎮21個、鄉村旅遊景區12家,培育了國家級、省級、市級鄉村文化和旅遊帶頭人33人,2條線路入選“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原標題:“鏈式”生長,衡水果蔬香飄京津)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