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聚建設以文化凝聚社區 攜手王偉忠打造沉浸式戲劇
臺中市中心上演一場跨越時空的眷村婚禮!臺中豪宅一哥聯聚建設以文化凝聚社區,攜手金牌製作人王偉忠及金星文創,打造沉浸式戲劇《聯聚一村喜事》,週末一連兩天熱鬧登場,吸引1,000多名賓客同歡。
全劇以民國68年的眷村婚禮爲背景,融合了戲劇表演與辦桌文化,邀請觀衆親身走入婚宴現場,在笑聲與感動中體驗臺灣的人情溫度與生活記憶;一場跨越時代的婚禮喚起滿場共鳴,重現眷村氛圍與深厚的鄰里情誼。
不同於傳統劇場,《聯聚一村喜事》打破觀演的界線,結合眷村文化與充滿人情味的辦桌習俗,讓觀衆從入場便化身婚宴賓客,隨着廣播聲與復古旋律進入民國六○年代的婚禮現場。
舞臺上從軍歌到鄧麗君金曲、從嫁女兒的動容到觀衆迴應的笑聲,故事與歌舞交錯上演,熱鬧又感人。現場由知名總舖師阿斌掌杓料理,香氣與戲劇同時蔓延,觀衆一邊用餐、一邊觀戲,笑中帶淚地體驗那份臺灣人最熟悉的人情滋味。
許多重量級嘉賓也上臺參與即興演出,如臺中榮總院長傅雲慶,即化身聯聚一村醫生,披上白袍念出時代感十足的臺詞,由演員們引領驚喜登臺。
前總統府秘書長李大維分享,這場別開生面的活動,讓他回想起46年前時光。「在戶外流着汗吃辦桌,這是現在年輕人難得體會的生活情景」。也有賓客提到,自己從小在眷村長大,劇本的設定讓他格外有感觸,尤其當「饅頭夾腐乳」這道菜上桌時,滿滿的童年記憶涌現。
客串男方主婚人的逢甲大學董事長高承恕,也以親友身份受邀上臺,表示「以後有這樣的活動,希望多邀請我參加」,現場氣氛熱烈,賓客盡歡、意猶未盡。過去能參加辦桌是難得的喜事,大家總會把菜尾打包帶回家,與家人、鄰居一同分享,那種惜福與互助的情誼,是古早社會最真實的日常,此次戲劇結合辦桌菜色的巧思安排,也讓賓客再次體會到那份純樸。
客串「王村長」的金牌製作人王偉忠,以幽默方式登場,笑說:「我從嘉義騎腳踏車上來,能看到未來。臺中不得了,未來要在這裡蓋很多很好的房子!」引來全場笑聲與掌聲。
劇中也巧妙融入聯聚的城市記憶,兩位眷村伯伯聊起:「村口有一盞燈,天黑後會一直亮到午夜,因爲村長的心願是『爲晚歸的臺中人留一盞燈』。」臺詞逗笑全場,也呼應聯聚建設在2009年打造「聯聚信義大廈」時,以建築燈光溫暖城市的真實故事。
郭旭原建築師分享,「聯聚一村喜事就像『現代村落』凝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這種社羣感很特別,雖然留着汗吃飯,卻特別有滋味。」陳柏蒼董事長提到,現場從頭到尾都洋溢着熱鬧、歡樂的氣氛,廚師手藝精湛,每次參加聯聚舉辦的活動,都可以深深感受到那份用心。
王偉忠表示,這齣戲的人情味不只在舞臺,還延伸到全場觀衆的心裡,經過同桌吃飯看戲,一起唱、一起跳,凝聚歡欣又溫暖的人情味,這就是道地的眷村味。聯聚建設總經理王于娟也分享,《聯聚一村喜事》最打動人心的,是那份真摯的情感連結,喚起許多人記憶中的美好。
透過一場嫁女兒的《聯聚一村喜事》舞臺劇,不只是重現一場眷村婚禮,更是邀請觀衆共享一段充滿笑聲與感動的時光。王于娟說,聯聚建設期盼透過舉辦文化活動、打造節慶氛圍,提供民衆多元的生活體驗。
聯聚建設過去也曾舉辦多場與談會,邀請國際建築師進行專題講座;策劃「城市稻田」展覽回溯七期土地記憶;舉辦「美感市集」、「清音會」、「聖誕音樂會」等藝文活動,邀請市民共同參與;支持紙風車等公益團體,爲大小朋友帶來充滿創意的戲劇演出。
另外,也積極推動公共建設,如「童書之森」兒童圖書館及聯聚小公園,爲城市創造綠意與人文兼具的公共空間。王于娟強調,未來聯聚建設將持續結合文化、建築與生活美學,舉辦更多人文活動,讓每一次相聚都成爲值得珍藏的共感時刻,讓城市不僅擁有建築之美,更蘊含人情溫度。
全劇融合了戲劇表演與辦桌文化,邀請觀衆親身走入婚宴現場。記者宋健生/攝影
聯聚建設以文化凝聚社區,攜手王偉忠打造沉浸式戲劇《聯聚一村喜事》。記者宋健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