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最終日!孩子收假就崩潰 身心科醫師:元兇來自「這2人」

▲10月多個連續假期,但歡樂過後,不少家長卻要面對孩子情緒失控、賴牀哭鬧、抗拒上學的「連假症候羣」。(示意圖/資料照片)

記者遊瓊華/臺中報導

明天就是開工日,今年9月底至10月有密集的連續假期,許多家庭選擇出遊歡樂,但歡樂過後,不少家長卻要面對孩子情緒失控、賴牀哭鬧、抗拒上學的「連假症候羣」。衛福部臺中醫院身心科醫師章秉純提醒家長,其實孩子會產生連假症候羣,往往來自父母對假期結束的恐懼,傳達到孩子身上,讓孩子覺得上學很恐怖的事情,無形中加深了孩子對上學的負面印象。

▲臺中醫院身心科醫師章秉純提醒家長,孩子會產生連假症候羣,往往來自父母對假期結束的恐懼,傳達到孩子身上。(圖/記者遊瓊華攝)

章秉純指出,許多家長在收假前夕,會不經意地表現出對工作日的煩躁,孩子如同情緒的海綿,恐無法分辨這是大人對工作的壓力,反而直觀地感受「假期結束是件壞事,恢復日常(上學)是件恐怖的事。」進而也出現家長投射的焦慮。

章秉純也提到,要緩解孩子的連假症候羣,請家長先從自身做起,包括不在孩子面前抱怨上班或表達對收假的失落,改用積極的語言,例如:「明天開始我們都要回到崗位上,一起加油喔!」將「上學」與「上班」塑造成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的正面活動,而非假期的終結者。

此外,假期的最後一天可設定爲「收心日」,與孩子一起閱讀、整理書包,或聊聊對新一週校園生活的期待。這個儀式性的準備過程,能幫助孩子的心情平穩過渡,而非從玩樂的巔峰瞬間墜落。

不過,章秉純也提到,若孩子的焦慮或拒學狀況出現,最好當下就處理,儘量避免讓孩子待在家,若持續超過兩週,就建議尋求兒童心智科或身心科醫師的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