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胖」是真的!醫傳授一招避免「假期脂肪」上身

端午連假多吃幾顆糉子會變胖嗎?答案是很有可能,醫師指出,研究顯示,節日期間增加的體重,平均只有一半能成功減去。圖/AI生成

端午連假多吃幾顆糉子真的會變胖嗎?答案是很有可能,而且這些脂肪還有極高機率「年年留在你身上」。初日診所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指出,研究顯示,節日期間增加的體重,平均只有一半能成功減去。也就是說,每次連假亂吃,身體都會默默多存一些脂肪,日積月累讓減重變得越來越難。

這項研究「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團隊追蹤美、德與日共2924名成年人一年體重變化,發現在感恩節、復活節、日本黃金週與聖誕節等節慶過後,受試者體重平均增加0.2%到0.6%不等。乍看不多,但研究指出,這些體重約有一半會被「保留」,可能會成爲「假期脂肪」。

魏士航分析,「假期脂肪」長期堆積不僅影響體態,更可能造成胰島素阻抗、血糖波動,進而提高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代謝風險。根據門診觀察,每年春節、端午、中秋和年底節慶後,除了體重明顯上升的患者,也有不少人在體重幾乎沒變的情況下,在回診抽血檢查時發現肝指數升高、血糖失控、體脂增加。

過去曾有38歲竹科專案經理,平時工作忙碌、作息顛倒,三餐仰賴外食,原本就有代謝症候羣。一次端午連假,他天天吃糉子、熬夜追劇,假期結束前自覺有點太放縱,秤體重發現只胖0.6 公斤,便安心認爲沒什麼影響。沒想到一週後回診,血液檢本一片紅字,空腹血糖和肝指數皆超標,體脂率也比假期前高出近1%。

魏士航強調,代謝問題不是短期造成,是長期生活習慣累積。許多人平時缺乏飲食節制,即使體重回到假期前,身體其實仍處在代謝失衡的狀態。與其等到出現異常才補救,不如從平常就養成健康飲食與穩定作息的習慣。

「英國醫學期刊(The BMJ)」發表的另一項研究顯示,透過簡單的生活行爲介入,可以預防「連假胖」。研究將 272位成年人分成兩組,介入組在聖誕節前接受飲食行爲衛教,包括鼓勵受試者量體重並記錄變化趨勢、提供體重管理建議、教育食物熱量對應所需活動量。結果發現,介入組體重不增反減,平均減少 0.49 公斤。

魏士航指出,節日聚餐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重點不是禁止放縱,而是讓身體有穩定基礎,只要平時有良好習慣,連假吃點應景美食也不用太擔心體重失控。但若平時就有血糖偏高等代謝異常警訊,建議定期進行檢查與評估。

▪ 免稅額、扣除額怎用最省?2025報稅不求人 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 租屋族報稅新制:房租支出納入特別扣除 最高可扣1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