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華林德引進氫能卡車 年底啟用加氫站
氫能在能源轉型過程中份量吃重,隨着氫時代來臨,應用面也從能源電力走向運輸,未來也會與使用化石原料的燃燒產業相結合。
聯華林德氣體公司積極推動氫能在移動與工業的應用,臺南樹谷園區工廠使用無碳天然氣來製造氫氣,並設立示範性加氫站;並且引進臺灣第一輛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以及1比1大小的加氫設備,在2025臺灣國際智慧能源周與淨零永續展亮相。並以「氫領轉型 碳索永續」爲主軸,說明氫能技術應用與實例。
聯華林德擁有全臺最大的氣體槽車車隊,每天許多槽車、卡車、貨車穿梭於高速公路、園區間。公關副總苗華山表示,氫燃料電池卡車捨棄大體積及大重量的鋰電池,具有快速加氫、長效續航、高負重率等優勢,適用於負載大、長程幹線的重型載具,爲純電動車所不及,還有環保減碳、行車平穩低噪音等優勢。
苗華山表示,現場展出的氫能重型卡車,行駛里程可達400公里,每次加氫時間僅需15分鐘。目前積極完善法規、檢測及運營等各面向的規劃與建置,推動落地應用。
聯華林德大宗氣體暨清淨能源副總沈欣儒。翁永全/攝影
大宗氣體暨清淨能源副總林德是氫能產業的巨擘,全球運營及建置中的加氫站多達上千座站,其中230多座採用林德的技術及設備。據瞭解,每座加氫站投資金額250萬美金起跳,目前全臺共有2座。聯華林德串聯投資夥伴林德的技術經驗,開發多種氫氣燃燒方案及燃燒器,應用於瑞典 Ovako Steel 氫能鍊鋼,坑式加熱爐以氫 100% 取代天然氣爲燃料。
此外,其提供的氫氧燃燒方案,可實現高效脫碳,提高生產力,增強產品品質,活化資本開支;沈欣儒表示,客戶使用燃燒器可依碳排目標、成本等主客觀條件,彈性切換使用瓦斯及氫氣,調整氧氫燃燒比例與設備搭配,獲得水泥、玻璃、鋼鐵等業者肯定,積極規劃導入。
交通部兌現推動氫能大型載具的承諾,今年9月公告修正「氫燃料電池大客車試辦運行計劃申請補助審查作業要點」,氫巴補助款由 1,000 萬元提升至最高 2,000 萬元,雖尚未包括商用卡車、垃圾車、工具車等重型載具,但已跨出重要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