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利華“激進派”CEO離職,中國市場業績持續下滑
(文/朱道義 編輯/張廣凱)
2月25日,全球快消巨頭聯合利華宣佈,現任CEO司馬翰(Hein Schumacher)將於3月1日正式卸任,並計劃於5月31日完全退出公司。現任CFO費爾南多·費爾南德斯(Fernando Fernandez)將於3月1日接任,擔任聯合利華新任CEO,而副首席財務官斯里尼瓦斯·法塔克(Srinivas Phatak)將暫代CFO職務。
該公司聲明稱,司馬翰的離職是“雙方協議的結果”,但未透露具體原因。
公開信息顯示,司馬翰自2023年7月加入聯合利華,距今任職不到兩年。此前他是荷蘭皇家菲仕蘭CEO,再早之前還曾爲亨氏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工作了10多年,在亨氏的最後四年裡常駐中國,領導了亞太地區的成功轉型。
擔任聯合利華CEO後,司馬翰提出了“增長行動計劃”(Growth Action Plan),旨在通過精簡運營、提升生產力和聚焦核心業務來改善公司表現。
他主導了一系列“瘦身增肌”動作以及激進改革,包括全球裁員7500人(佔員工總數5.9%,以節省8億歐元成本)、剝離冰淇淋業務、削減食品業務品牌和拋售20多個個護美美妝品牌等。
2024年3月,聯合利華宣佈剝離佔營收16%的冰淇淋業務(包括和路雪、夢龍等知名品牌),並計劃通過獨立上市或出售實現業務聚焦。今年2月13日,聯合利華交出了2024年成績單,同時,對冰淇淋業務相關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官方迴應。其表示,將剝離其冰激凌業務,並在阿姆斯特丹、倫敦和紐約上市,有望在2025年底之前完成計劃。
此外,司馬翰還於任期內將聯合利華旗下品牌從400個縮減至30個核心品牌,試圖通過聚焦高毛利業務(如美容與健康)提升盈利能力。但這一策略在亞太等新興市場遭遇阻力,並直觀反映在業績上。
而業績長期增長的乏力,或也正是司馬翰離職的核心誘因。財報顯示,2024年全年,聯合利華實現銷售額608億歐元,同比增長1.9%,基礎銷售額增長4.2%;營業利潤同比下滑3.7%至94億歐元,淨利潤下滑10.8%至64億歐元。對於利潤下滑的原因,聯合利華在財報中解釋,“主要是由於‘增長行動計劃’導致重組成本上升,非經常性支出增加”。
按地區來看,聯合利華亞太非市場乏力,中國市場業績拖後腿。2024年,亞太非地區營收同比下滑0.9%至260億歐元,美洲地區營收同比增長4.5%至225億歐元,歐洲地區營收同比增長3.7%至123億歐元。中國市場業績仍沒有好轉,聯合利華曾在2024年三季報中提及中國市場的業績出現低個位數下滑;全年財報中,聯合利華又指出,中國市場業績下滑中個位數,除了食品業務外,所有品類市場均表現疲軟。
按部門來看,聯合利華旗下的五大主要業務板塊在2024年均實現了正向的基礎銷售額增長。但個人護理爲唯一營收額下滑板塊,其營收額同比下滑1.5%至136億歐元。
彭博社指出,司馬翰卸任的消息令人驚訝,此前他執掌這家消費品巨頭不到兩年,任職期間聯合利華的股價上漲了 9.4%。但業績層面的表現,仍遠低於寶潔等競爭對手,這似乎並沒有讓投資者感到滿意。
再看接替CEO職務的費爾南多·費爾南德斯,是聯合利華的一位阿根廷裔“元老級”高管。2024年1月,他正式擔任聯合利華首席財務官,並於2025年1月起額外負責供應鏈與採購、數字化與技術以及業務服務領域。他同時是聯合利華領導執行委員會(Unilever Leadership Executive)的成員之一。
在擔任CFO之前,他曾於2022年4月被任命爲聯合利華美妝與健康(Beauty & Wellbeing)業務集團的總裁,這一業務集團是聯合利華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年收入達125億歐元,涵蓋四大核心領域:頭髮護理、皮膚護理、高端美容以及健康與保健(維生素、礦物質和補充劑)。
不過,費爾南多或將把改革進行到底,包括正在進行的大裁員。他曾提出,爲了公司的長遠利益,必須做出“難而正確”的決定,即使這些決定可能不被所有人接受。
聯合利華指出,公司2025年展望及公司的中期指引並沒有因爲CEO的變動而發生變化。此次升遷,費爾南多也強調,集團將提升30強品牌的市場地位。據瞭解,30強品牌中就包括多芬、清揚、凡士林等多個美容與健康品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