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文學大獎/阮慶嶽寫小說 發揮記憶不好優勢

記憶力不好,對小說家來說是優勢還是缺點?阮慶嶽、石曉楓、陳雨航、陳義芝、童偉格等五位作家、學者與出版人,昨在「聯合報文學大獎高峰對談」中談起記憶力對小說家的影響,妙語如珠。

小說家王文興的高中同班同學是建築師李祖原。阮慶嶽透露,王文興喜歡建築,某次上節目邀請具建築師身分的他一起參加。主持人問王文興,你身爲小說家最大的優勢是什麼?王回答,我的記憶力很好。主持人接着問阮慶嶽,他卻回答,「我做爲小說家的優勢就是記憶力不好」。因爲記憶力不好,只能選擇性記憶,因爲記憶總是殘缺片段而模糊,必須自己去填補與想像,「反而產生某種不錯的狀態」。

小說家童偉格表示,在外島當兵時閱讀阮慶嶽的「東湖三部曲」,讀到第一部曲「林秀子一家」時,總感覺「小說的標題/書名和小說的內容是相反的」。看到書名時,以爲應該是一部家族史,沒想到小說內容跟家族的概念完全不同,林秀子和她的丈夫、女兒,「與其說是家人、更像是偶然聚集的陌生人」,雖然共同生活,卻處於非常孤獨的狀態。阮慶嶽小說中「家」和「親人」的概念,讓他想起杜思妥也夫斯基等舊俄小說。

這時出版「林秀子一家」的陳雨航自首,表示「林秀子一家」不是阮慶嶽原來的書名,是他大筆一揮改了,「請原諒出版社面對嚴苛出版市場,需要比較親和的書名。」但他也忘了原始書名。阮慶嶽立刻發揮「記憶力不好」的優勢:「我完全忘記這件事,我一直以爲『林秀子一家』就是我取的名字。」

石曉楓指出,讀阮慶嶽會看到許多七等生的影子,兩人最大的共通點是「孤獨靈魂的共感」。阮慶嶽則說,七等生非常在意別人是否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信仰與神學,這點影響了他對小說的看法,認爲「信仰」應該是小說的主題之一。

石曉楓也提到,阮慶嶽小說中的女性特別迷人,但不是將女性和土地連結這種傳統寫法。阮慶嶽透露,從小孤僻不大說話,但鄰居有許多充滿魅力的本省母親;他熱愛這些本省媽媽,筆下女性形象因此總是飽滿而迷人。很多人誤以爲阮慶岳母親是本省人,阮媽媽其實是外省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