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說整理人生 阮慶嶽「銀波之舟」奪聯合報文學大獎
第12屆聯合報文學大獎揭曉,由作家阮慶嶽摘下。記者林俊良/攝影
第12屆聯合報文學大獎揭曉,作家阮慶嶽以近作「銀波之舟」和代表作「黃昏的故鄉」摘下。阮慶嶽表示,決定將獎金的一半(51萬)捐給愛滋病者的中途之家,這也是他5月出版的最新小說「一千顆星星在跳舞」關切的議題,「希望能分享我的獎金,幫助一些需要的人。」
聯合報文學大獎僅設一名,獨享獎金101萬元,是臺灣常態型文學獎中獎金最高者。今年邀來王德威、石曉楓、範銘如、陳雨航、童偉格、詹宏志、楊照等七位學者作家擔任評審,各推薦一名作家進入決選,選出零雨、平路、賴香吟、阮慶嶽、陳淑瑤等五位作家。阮慶嶽、平路皆獲兩位推薦,歷經兩輪投票,阮慶嶽兩輪都是最高票,拿下本屆的聯合報文學大獎。
阮慶嶽1957年生於屏東潮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所碩士,爲美國及臺灣執照建築師,之後投身大學教職。他身兼小說家、建築師、評論家與策展人,著作包含散文、小說、建築評論等卅多本,曾策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獲臺灣文學獎散文首獎及小說推薦獎、亞洲曼氏文學獎入圍。
阮慶嶽大學便提筆創作小說。他幽默表示,返臺開建築師事務所經營不善,必須靠參加文學獎賺獎金還債,曾一年拿了70多萬元獎金,卻也因此重返寫作之路。從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退休後他專心寫作,以兩年一本的速度發表小說。
阮慶嶽早期以「林秀子一家」等關懷底層人物的「東湖三部曲」受矚目。從2016年的「黃昏的故鄉」起,阮慶嶽將小說之筆轉向自己的家族與故鄉潮州,以母親等身邊人作爲主角原型。「銀波之舟」更以自傳體小說的形式刻劃外省家庭落腳臺灣、主角從小鎮到大都會的迷失,「我想用寫小說整理自己的人生。」
不久前,阮慶嶽引薦來臺展覽的成都建築師劉家琨,拿到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劉家琨曾因醉心小說創作放棄當建築師,發現建築比寫小說更能改變社會後又走回本業,形容自己是「半路回家的建築師」。會不會覺得自己是「半路回家的小說家」?阮慶嶽大笑:「劉家琨會羨慕我,但我不會羨慕他。」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