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看守所變監獄:司法何以成政治追殺工具

彭振聲在偵訊中接獲妻子身亡消息,悲泣道:「我是冤枉的,檢察官的良心在哪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涉及京華城案的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在偵訊中接獲罹憂鬱症妻子墜樓身亡的消息,悲泣道:「我是冤枉的,檢察官的良心在哪裡?我爲什麼生在這樣的國家!」彭振聲說,他先前認罪是爲了拚交保,讓妻子安心;「現在她走了,我也沒顧慮了。」捲入柯文哲的京華城案,是彭振聲公務生涯的最大不幸。即使妻子輕生也難還他清白。這次悲劇暴露了檢調一年來不斷「押人取供」的惡行,把看守所當監獄,把嫌犯當罪犯,都逾越了人權和法治的界線。

回顧此案,彭振聲、柯文哲等人於去年九月遭臺北地檢署羈押禁見,十二月底北檢將他們一干人等起訴;此時,彭振聲已被羈押了一一五天。在此期間,其妻罹患憂鬱症,彭振聲先行認罪,換取以五百萬元交保;柯文哲等人則持續遭羈押至今。依法官的延押裁定,俟本次羈押期限屆滿,柯文哲等人將已被羈押一年以上。

爭議癥結在,檢方的偵辦一直缺乏強有力的突破,尤其涉及貪污圖利部分的收賄及送賄雙方的「金流」,未能掌握關鍵證據。也因此,檢方一直以關鍵證人「橘子」未到案爲由,持續聲請羈押。如此一來,因爲案情膠着,檢方就把「臺北看守所」當成「監獄」,持續關押京華城案嫌犯,這其實已有侵犯被告人權之虞。

在美國,聯邦法院對輕罪的羈押期限,通常爲九十天;對於重罪,則是一二○天。貪污屬於重罪,偵辦有難度;但像柯文哲這樣一押就是一年,恐怕也太超過了。尤其,當偵辦進度無明顯進展,其實只是反證檢調的無能及濫權,並留下司法淪爲「政治迫害工具」的口實。何況,目前已有「電子腳鐐」等方式可以監控,防止嫌犯逃亡;檢調硬要用羈押手段把反對黨政治人物關押在看守所,根本是司法倒退的做法。

賴政府執政一年來,司法濫權逾矩的情況層出不窮,除了正義遭到踐踏,更讓人擔心臺灣的法治節節敗退,司法成爲當權者的政治追殺工具。這種憂慮,並非無的放矢。柯文哲涉及京華城及政治獻金案,確實有必要查個水落石出,如今政治獻金案已查獲確鑿事證,但京華城案卻缺臨門一腳。檢調偵辦京華城案已一年多,若因辦案技巧笨拙無法使案情水落石出,使貪瀆者一刀畢命,卻強行羈押嫌犯意圖使其意志崩潰,這顯非正當的司法程序。試問,難道臺灣又回到了皇權時代?

再者,例如檢調對國民黨「反惡罷」的假僞連署大動干戈,與以往的類似案例對比,顯然追殺手段也太不成比例。過去遇到虛僞連署或死亡連署,多半由中選會認定爲無效,予以剔除;而今,卻是還在連署階段,就由檢調向藍營地方黨部發動搜索、逮捕,乃至有大批黨工遭到羈押。此舉,除導致藍營「罷綠」深遭恫嚇,最後結果,是無一成案。如此一來,民進黨將大罷免「吃幹抹淨」,一路順暢無阻。但是,想想民主臺灣淪落至此,不覺得很可悲嗎?

去年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因收賄遭到起訴,民衆都爲司法大展雄風拍手叫好。然而,今年賴清德子弟兵陳宗彥涉性招待獲判無罪,人們就困惑不解了:司法天平是看權勢關係的親疏遠近而定的嗎?而最近民進黨公佈縣市長初選辦法,民調最高的高雄民代林岱樺就在此時因助理費案被起訴,恰恰符合賴總統的黨內愛憎尺度。由此看來,司法公權力似乎成了爲執政者服務的工具,而且對象不分黨內外。

彭振聲之妻此際輕生,不僅是彭振聲個人的悲劇,也刻劃了這個時代司法天平的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