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關稅紓困振興、還財於民,纔是更大的民主

立法院三讀通過特別條例,納入國土防衛韌性預算,增列普發現金每人一萬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通過爲因應川普關稅而提出的「強化經濟社會及民衆消費韌性」特別條例,刪除臺電補助一千億元,列入普發現金每人一萬元。行政院批評債留子孫、威脅將漲電價。事實上,比起賴清德以「更大的民主」爲名推動大罷免,在民衆眼裡,此時此刻紓困、振興、還財於民,纔是「更大的民主」。

雖然川普對臺關稅稅率仍未得知,賴政府讓步到何種程度也在黑箱中;但美國對等關稅勢將帶來巨大沖擊,則無疑問。強化韌性特別條例雖稱涵蓋部分產業和弱勢族羣,但仍有許多民衆未能受到照顧。普發現金雖不能完全解決衝擊,但至少達到「全民受惠」效果。

近年民進黨政府預算編列,年年稅收超徵,已達匪夷所思地步。自二○二○年以來,超徵金額已超過一兆八千億元。無論民進黨如何解釋,都是預估失能、結構失衡、財政紀律鬆弛的表現,也意味「政府不需要花這麼多錢,卻徵收了超額的稅」。將部分超徵稅收還給人民,聽來合情合理。

另外,立法院審議今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刪減金額總計約二千億;在野黨砍預算的原因,是因爲預算浮編濫編嚴重。此次普發現金所需總金額,也略與刪減金額相當。把可能被政府浪費的錢,交還給人民,也鞏固了在野黨刪減預算的正當性。

民進黨反對的理由,不外普發現金是政策買票、浪費、立院增加預算違憲;而刪除臺電補助則會造成電價上漲,甚至以丹娜斯颱風襲臺造成南部大停電、臺電修復疲於奔命情勒,指刪除補助對不起辛苦修覆電力的臺電人員。

不過,如果普發現金是政策買票與浪費,那麼民進黨政府曾在二○二○年發放的三倍券、二○二三年發放的現金六千元呢?賴政府擬定強化韌性特別條例,就是預料川普關稅將對全民帶來重大沖擊,卻不同意最能涵蓋全民的解決方案,毫無道理。

至於補助臺電,就更荒謬。臺電鉅額虧損成常態,是兩任民進黨政府「廢核養綠」的結果,將最賺錢的核電逐一廢除,卻不斷增加每度五元甚至七元的「風光發電」。民進黨死抱非核家園神主牌,政策惡果憑什麼要由全民承擔?

民進黨力推的風光發電,不但貴,且弊案、疏失頻傳,「綠能國家隊」相繼出事。丹娜絲襲臺,屏東離岸光電試驗浮臺殘骸佈滿海岸,嘉義新塭滯洪池光電場被吹翻毀損;前者爲旭東環科所有,後者爲雲豹公司建置,兩者恰好都與民進黨有密切關係。民進黨「瘦臺電、肥綠電」,補助臺電,實則是補助「綠色財團」。與其「錢給財團」,不如還財於民。

就在強化韌性特別條例表決前夕,傳出國民黨有意和民進黨「各退一步」,放行臺電補助換取普發現金過關。所幸最後國民黨堅持原則,普發現金和刪除臺電補助都順利過關。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就是爲消滅在野黨監督力量,才能一黨獨大,爲所欲爲。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甚至揚言,大罷免後還要以刑法一百條追殺藍委,國民黨如果還退讓,就是「蓋頭鰻不知死活」了。加強論述、堅持理念並貫徹到底,纔是國民黨抵抗大罷免的最佳武器。

雖然強化韌性特別條例仍有許多問題,甚至是「開空白支票」給賴政府,但在野黨至少已證明有能力提出更好方案嘉惠人民。賴清德總統以「更大的民主」美化罷團和大罷免;但實則能嘉惠全民的,纔是真正「更大的民主」。民衆也應知,一旦大罷免成功,普發現金被覆議或宣告違憲,那個爲所欲爲的民進黨政府,又將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