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國家隊」今與昔

川普政府考慮以晶片補助換取科技公司股權,繼英特爾之後,臺積電有可能成爲下個標的之一。圖爲川普(左)與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右)3月在白宮宣佈臺積電對美投資案。歐新社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點名臺積電,質疑爲何要送錢補助它來美國生產?財政部長貝森特更稱,九十九%先進晶片在臺製造,是世界經濟一大失敗;爲了美國的安全,應予阻止。

看到美方這種態度,國人應該都氣炸了。但這也更證實,半導體產業是實至名歸的「護國神山」。若非政府半世紀前決定「造山」,如今面對完全利益掛帥的川普政府,臺灣恐怕真的是可割可棄。

臺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一騎絕塵,綠色執政當然不忘拿來當成內宣素材。每次宣佈重點發展某產業,都高調聲稱「組國家隊,打世界盃」,儼然下一代護國神山已然在望。但從高端疫苗等例子顯示,那些被吹捧的「國家隊」,其實距離「護國」目標十萬八千里。

臺灣半導體業的成功,關鍵在精準預見未來科技方向,選對人才佈局藍海。反之,近年被冠上國家隊的生技、無人機等,都是全球產業界開花結果後纔跟風殺入的「紅海」,難以奢望什麼優勢。

半導體「造山」另一因素,是當年主事者的無私。而近年國家隊無不牽扯「綠友友」,產業利基不是要打贏「世界盃」,而是靠政府撒公帑採購,乃至高官們配合做多,頻頻操作消息從股市套利。

當年沒人提「國家隊」,卻打造出堅強隊伍;如今則是聲量第一,嘴皮優先。撫今追昔,怎不令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