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奪社會光明面報導獎特優 遊美月:監督與關懷是媒體重要價值
第廿九屆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昨天頒獎,聯合報勇奪平面媒體類首獎特優及佳作兩大獎,得獎團隊由洪子凱(左起)、黃羿馨、鄭朝陽、林媛玲、林佳彣等人代表領獎。記者李承穎/攝影
第廿九屆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今天頒獎,聯合報以關注埃及斑蚊北漂的公衛議題,及改善高齡化社會下的公廁品質報導,勇奪平面媒體類首獎特優及佳作兩大獎。主辦單位臺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妙熙表示,媒體不只是訊息的傳遞者,更是社會價值的重要塑造者,「光明面報導獎讓我們看見世界可以變得更好」。
今年報導獎評審委員會主委黃肇鬆說,今年共收到二六五件作品,是歷年參賽作品最多的一年,對所報導的社會問題提出務實可行的建議,可謂媒體「內容爲王」的大豐收。學生組作品是第二次徵集,數量也增加不少,看到新一代新聞人才的培育在望。
今年平面類獎項有十六家、七十二件作品,聯合報記者鄭朝陽、蔡維斌、陳雅玲、林媛玲、李青縈、江婉儀、吳淑玲及郭韋綺等人以「升溫危機─北漂的埃及斑蚊」作品榮獲首獎特優,獨家揭露登革熱關鍵病媒埃及斑蚊跨越北迴歸線這條「溫度防線」的危機,見證氣候變遷下的疫病風險。
聯合報另一作品「扭轉高齡化社會下的公廁文化」由記者鄭朝陽、翁唯真、林媛玲、黃寅、施鴻基、洪敬浤、林佳彣、洪子凱、黃羿馨、黃仲明、陳雅玲、劉明巖、趙容萱、簡慧珍等採訪團隊透過實地勘查,倡議提高公廁坐式廁間比例,期盼翻轉公廁文化,也拿下平面媒體類的佳作。
妙熙致詞表示,星雲法師曾說,這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好的一半、壞的一半,光明的一半、黑暗的一半;光明面報導獎的作品從黑暗中也能看到光明,站在事實之上,媒體可用引領人心向上的力量,使美善的價值獲得關注,讓公衆相信光明比黑暗更有力量。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頒獎時,引用已故星雲大師今年的春聯「向前有路、光明在望」,勉勵藉由媒體的力量,努力從混亂中尋求安定,把光明散播在臺灣每個角落。
聯合報社長遊美月頒獎致詞時表示,身爲媒體人一直相信新聞不僅要探索黑暗,也該傳播光明;聯合報一直秉持兩個工作使命,一是「監督有權力的人」,不希望有權力的人掩蓋真相;二是「關懷有需要的人」,不要讓弱勢的聲音被淹沒。這是媒體很重要的價值,正好能詮釋光明面報導獎的意義。
第廿九屆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今天頒獎,評審委員及顧問羣齊聚一堂肯定報導獎即將邁入第30年。記者林媛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