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林:“說的好不如干出樣子”

原標題:“說的好不如干出樣子”(主題)

工人新村社區黨總支書記李震林以身破局顯擔當(副題)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史傳芝

“書記,店裡食品經營許可證到期了,怎麼年審?”6月28日上午,達阪城區艾維爾街道工人新村社區黨總支書記李震林電話響了,商戶範時光有事向他諮詢。

“有事找社區書記,準沒錯。”範時光的話,道出了工人新村社區商戶、居民的心聲。

“社區羣衆的大事小情都要記掛心上,要把工作做得有溫度、有厚度。”從到街道、社區工作開始,李震林就給自己立下了這樣的“規矩”。秉持着“說的好不如干出個樣子”的工作宗旨,他用真情真心做好每一件小事,迴應羣衆期盼,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着對社區和居民的責任,贏得了社區居民的認可和信任。

攻堅克難,他是基層的“領頭雁”

“叮咚叮咚”,每天早上一睜開眼,李震林手機微信便開始熱鬧起來,也開啓了他新一天社區工作的序幕。即便是週末,也是電話、微信不斷。

2022年1月,在艾維爾溝街道工作了7個年頭、在七一平峒社區工作近3年的李震林被調到工人新村社區擔任黨總支書記,開啓他的事業新篇章。

“當時這裡是艾維爾溝街道甚至是達阪城區的‘問題’地區。居民多、商戶多,艾維爾溝街道90%左右的商戶都聚集在這裡,但基層黨組織卻軟弱渙散,服務居民的工作存在不少問題。”面對眼前的困境,李震林沒有抱怨,擼起袖子說幹就幹。

“我先從社區‘兩委’班子、社區幹部隊伍抓起,不僅自己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也引導黨員幹部帶好頭,走近居民聽民意,帶着微笑做服務。”李震林說,他從解決一名居民的投訴打開了工作局面。

當時,居民馬桂花正向社區投訴社區幹部服務態度不好。李震林帶着社區“兩委”班子和被投訴的幹部走進馬桂花家裡,先道歉,再瞭解矛盾產生的原因,耐心解釋。原來馬桂花要申請公租房,但是準備材料過程中,工作人員沒有一次性給她講明白需要的材料、申請流程,讓她一次次跑趟,這讓她心裡很窩火。

“先道歉打開局面,瞭解問題之後,再詳細給她講解需要的材料,幫她理清楚流程,居民問題解決了,心氣兒也順了。”李震林說,他就是想通過這樣的示範來告訴社區幹部,服務居民過程中要熟知相關政策、業務流程,還要有耐心。

社區幹部作風變了,李震林又積極調動老黨員、老居民的積極性,增加社區與居民、轄區企業單位的黏合度,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社區調解室”在這樣的氛圍下成立。李震林帶着社區其他幹部,走訪轄區企業單位,發動學校、物業公司、新疆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的黨員幹部加入社區調解委員會,勞資糾紛由企業相關人員負責調解,物業糾紛由物業公司相關人員負責調解。“把社會資源引入社區基層治理,讓居民問題更快速更有效解決,居民對於社區的認可度、信任度增加。”李震林說。

就是這樣,李震林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以羣衆的需求爲出發點,用心傾聽、用力解決,做好服務。2024年社區摘掉“軟弱渙散”帽子,一躍成爲了“示範社區”。

暖心暖情,他是居民的“貼心人”

幹好社區工作,光是嘴勤、手勤、腿勤還不夠,社區治理似“繡花”般精細,作爲手握“繡花針”的穿針引線之人,只有做好服務細節,才能讓居民擁有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只有帶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瞭解社情民意,每件事情都認真去解決,才能把工作做細做好。”立足基層,李震林看得比誰都重,年復一年盡心盡力爲羣衆辦實事。

“真的太感謝李書記了,全靠他帶着社區幹部忙前忙後,不僅讓我順利完成了房屋鑑定,辦上了營業執照,也追回了被騙的錢。”社區居民阿布都木臺力普·艾依提說。

原來阿布都木臺力普·艾依提想要使用家裡的自建房開個小商店,申請營業執照之前,他找了一家企業做房屋鑑定,可是因爲這家企業資質不全,致使鑑定結果無效。李震林得知情況,幫忙阿布都木臺力普·艾依提收集證據,和這家企業溝通,最終收回了鑑定費。這期間,李震林還通過相關部門公佈的信息,找到了一家有資質的企業,陪同阿布都木臺力普·艾依提一起完成了房屋鑑定,並通過社區代辦營業執照等服務,讓阿布都木臺力普·艾依提的小商店開了起來。

享受了代辦便捷的不只阿布都木臺力普·艾依提,社區很多商戶都享受了便捷代辦服務。“距離市區130多公里的艾維爾溝街道,是烏魯木齊最遠的一個街道,到達阪城鎮也要三個多小時。如何讓羣衆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是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李震林說,經過討論,社區拿出瞭解決辦法:社區幹部收集居民需求,統一前往達阪城鎮或者烏魯木齊市區幫忙代辦。

“不僅讓我們不跑趟,指導我們準備材料也縮短了辦理營業執照的等待時間,真給我們解決了大問題。”阿布都木臺力普·艾依提說。

關注羣衆急難愁盼問題並加快解決的同時,李震林也關心社區老人的生活。針對社區老齡化問題,他提出建立“1名黨員+1名志願者”結對幫扶機制,爲32名老人和8名殘疾人定期上門打掃衛生,提供代購、換裝煤氣罐、代繳水電費、定期上門理髮等服務。溫暖送上門建立起的情感紐帶,讓居民們感受到了來自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13個年頭如白駒過隙,李震林和社區幹部、社區居民處成了朋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基層黨組織“領頭雁”的責任與擔當。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