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三方外交 美中選邊陷兩難

南韓新總統李在明在24日同時開啓了三方外交,除了派遣特使到中國,啓程到美國訪問途中,還順道經過日本訪問,李在明希望讓三方都滿意,但對此刻地緣政治最大的兩難–中美之間選邊,恐怕最多僅能做到「避險」而已。

派特使到中國,主要是由於中方邀請李在明參加對日戰爭勝利80週年閱兵,大韓民國之所以能存在,歸功於這場戰爭勝利,按理應去,但這場閱兵有反日色彩,擔心冒犯東京,也怕美國不滿,經過多番考慮,決定不參加。

可是10月底的APEC會議,由南韓主辦,李在明希望習近平能夠順道來南韓事訪問,所以改派國會議長出席閱兵,並在24日下午,由前國會議長爲特使,向外交部長王毅轉交李致習的親筆函,鄭重邀請習近平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李在明屬於進步派,過去向來反日,他還絕食抗議福島核廢水排海,嚴厲批判前總統尹錫悅的親日,可是在自己當上總統後,就轉以大局爲重,先於美國訪日,他接受「讀賣新聞」專訪中強調錶示,將遵守2015年就慰安婦賠償達成的韓日協定,以及尹錫悅就強徵勞工與日本的賠償方案,即使受到國內批評,也在所不惜。

過去日韓關係,由於歷史問題,一直呈現緊張,往往需要美國介入調停,如今川普對東亞盟邦在關稅與國防一律施壓,韓日都難以各自爲戰,李在明也希望通過構建穩定的韓日關係,來應對美國,這次與石破茂首相會晤後,還發表聯合聲明,可見雙方都滿意。

最重要的,還是25日在白宮的高峰會,在李在明到訪白宮前一小時,川普發文表示,南韓似乎正在發生一場「清洗或革命」,「我們不能容忍在那種情況下在當地做生意」,直接指向南韓檢方對前總統尹錫悅夫婦的拘禁起訴,這顯然是川普的談判策略,要先給李在明下馬威。

韓方最擔心的,就是在高峰會上,李在明會遭遇類似2月的所謂「澤倫斯基時刻」,被川普羞辱,李在明會後表示,他事先做足功課,包括閱讀川普的「交易的藝術」一書,見面時,更是奉承川普到位,讓川普在正式會面時,沒有再談貼文事。

尤其李在明建議川普,可以到朝鮮蓋川普大廈,去平壤打高爾夫,川普稱,這是個明智的提議,李在明總統是首位提議讓他會見金正恩的領導人。過去美韓之間,最大的分歧常是如何對應朝鮮,但川普在第二任仍非常想與金正恩達成交易,而屬於進步派的李在明,也對與北韓交流抱持開放態度,美韓反而有共識。川普更直接表示,希望再度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今年內會晤,北韓雖未必會接招,但南韓執政黨黨魁盛讚「這有可能成爲此次首腦會談的最大成果」。

李在明三方外交同時出擊,看似八面玲瓏,可是終究會遇到障礙,尤其在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選邊。

美國國防部爲了因應臺海衝突,要求仿照駐日美軍,對2.85萬駐韓美軍的調度使用,能夠更有靈活性,以因應臺海變化,可是南韓擔心,美國所稱的「戰略靈活性」可能會讓駐南韓的美軍捲入臺海衝突,同時讓中國和朝鮮在朝鮮半島另闢戰場,來轉移美軍軍力,南韓將會更容易受到攻擊。

目前南韓對於這個問題一直在迴避,美國則緊逼不捨,認爲南韓中立就是親中,這次高峰會雖然對此問題暫時擱置,但是在華府智庫演講時,李在明被問到南韓過去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的「安美經中」策略,他承認,恐怕此策略無以爲繼,「南韓不可能再採取違背美國基本政策方向的行動」,不過,美中形成競爭甚至對抗關係,同時仍在個別領域保持合作,也是不爭的事實。

看來南韓也像諸多印太國家一樣,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只能兩方交好避險,走一步看一步,期望中美能夠繼續維持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