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 蘋果夾中間陷兩難

美中互徵高關稅,已讓蘋果面臨前所未有的利潤壓力。圖/美聯社

蘋果公司被視爲全球化先驅,曾協助中國打造旁的製造供應鏈,如今面臨美中貿易戰開打,它卻被夾在中間左右爲難!近來受到美中互徵高關稅,已讓蘋果面臨前所未有的利潤壓力。

蘋果多年來依賴中國製造iPhone,其龐大供應鏈已與中國製造業密不可分。不過隨着美中貿易衝突日益加劇,蘋果也陷入困境,主要是它在中國供應鏈龐大且複雜,無法輕易移動。知情人士透露,爲了降低風險,該公司正研擬如何將部分iPhone生產轉移到美國,但這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庫克過去曾解釋,蘋果很難在美國生產iPhone,因爲美國缺乏足夠的勞動力,無論是熟練工人或非熟練工人。即使有,成本也太貴。韋德布希證券公司 (Wedbush Securities) 預估,一部完全由美國製造的iPhone,售價可能高達3,500美元。

曾在中國大陸負責蘋果公司組織發展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葛思裡(Doug Guthrie)指出,中國花了40年才建立起一條複雜的製造供應鏈,現在放棄它是一場災難。

當葛思裡在爲蘋果研究替代方案時,他發現其他國家並不具備成爲製造業中心的潛力。例如印度雖然擁有大量勞工,但官僚主義盛行導致效率低落,這也促使印度蘋果供應商多往流程較精簡的印度南部兩個邦集中。印度雖然寄望美中貿易戰能讓該國漁翁得利,承包蘋果供應鏈更多環節,但要把完整供應鏈從中國遷往印度仍需好幾年時間。

蘋果目前最大希望,寄託在執行長庫克能透過與白宮良好關係,爭取新一輪關稅豁免,就如同川普在第一任期一樣。川普雖然曾暗示願意爲「受衝擊最大的企業」提供例外措施,但外界認爲如此豁免,終究只是暫時之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美中日益加劇的對抗。

如果沒有豁免,美國消費者可能將爲iPhone、iPad和Mac支付更多費用,否則蘋果豐厚利潤與廣泛持有其股票的報酬率將雙雙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