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放行國土韌性預算1500億 先進國都在強化!芬蘭也主動分享經驗
▲芬蘭也透過社羣媒體,跟臺灣民衆分享韌性經驗 。(圖/芬蘭商務辦事處)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立法院11日三讀「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雖然拿掉臺電千億補貼,改爲2300億普發現金1萬元,但放行國土韌性預算1500億。事實上,國土韌性的議題,已是世界各國關注的議題,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谷立言就提及此議題;而芬蘭商務辦事處也透過社羣,跟臺灣民衆分享芬蘭在全民防衛與社會韌性的準備經驗。
立法院會11日則處理「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經藍綠白三黨表決大戰後,最後通過國民黨團版本,名稱改爲「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根據其內容,雖然拿掉臺電千億補貼、改2300億普發現金一萬,但放行國土韌性預算1500億,總計經濟規模5400億。
其中,國土韌性的議題,總統賴清德在去年6月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並執行桌上推演外,還在各個城市進行韌性演習。事實上,建構社會韌性並不是只有臺灣在做,準備工作也不是隻有針對戰災,世界先進國家都在增強複合式災害下的應變能力。
北約日前重新發布「全社會準備」的報告,給北約各國指引中有七個指標,分別爲:第一,北約各會員國確保政府持續運作;第二,確保能源穩定供給;第三,確保大規模人羣移動時,要可以有效的進行安排;第四,食物跟水資源的充分供給與韌性;第五,大規模傷患的有效處置,醫療資源阻礙下的應對;第六,持續維持民間溝通,以及第七交通系統韌性。
另外,法國也對全國民衆宣佈要發放「生存手冊」,也是另類的全民防衛手冊概念,內容預計是給予民衆指引,在危急時刻有三天自主供應的儲備水跟食物,以及防災包內要準備的物品等。
美國在臺協會處長谷立言近日在「美國249週年獨立紀念日慶祝晚會」上也公開表示,臺灣持續打造防禦能力,以因應如網路攻擊等灰色地帶活動。他說,臺灣面對災難時所展現的韌性,於2024年的花蓮地震後拯救了許多生命,而臺灣頂尖的緊急事件第一線應變人員,也在土耳其和日本遭遇天災後,提供了援助。 谷立言指出,爲推動全社會韌性,與臺灣及日本、澳洲、加拿大等夥伴透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採取了多項重要行動。
此外,芬蘭商務辦事處也透過社羣媒體表示,芬蘭向來重視全民防衛與社會韌性,政府建議每位居民在危機發生前,至少備妥可供 72 小時使用的基本物資:包括食物、飲用水、必要藥品與現金等,以應對突發事件或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中斷情況。
芬蘭政府亦提供民衆完整的備災指南,涵蓋日常準備、危機溝通與庇護所資訊,鼓勵人人爲自己的安全負責,也爲整體社會建立更強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