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年齡”篩查血栓風險
來源:中國科學報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黃睿)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外科教授黃楷團隊創新開發了一個基於“生物衰老率”的新型血栓風險識別模型——VTE PhenoAgeAccel,爲血栓高危人羣超早期識別高危血栓提供了更精準的策略。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血液病學雜誌》。
“社會年齡”不能代表人類的真實年齡,也不能說明人類的真實生理狀態,所以通常不能從“年齡”發現真實患病風險,尤其是易栓風險。近年來,研究表明,“生物年齡”加速纔是影響血栓發生的重要因素。
在此基礎上,黃楷團隊聯合國際生物數據庫,創新開發了一個新型血栓風險識別模型。該模型是一項基於簡單的血液學指標計算而來的生物衰老指標,包括器官和系統的血液標誌物。基於模型,團隊對人羣進行了衰老定義,分爲生物學更年輕、生物學更老的人羣。在矯正多重混雜因素後,他們發現,與生物學更年輕的人羣相比,生物學更老的人羣血栓累積風險更高。換言之,加速衰老促進血栓的發生,即“未老先衰”的個體更容易出現靜脈血栓。
團隊進一步提出假設,生物衰老是否影響個體的靜脈血栓栓塞症(VTE)遺傳風險?他們首先構建了VTE的基因風險評分,隨後進一步探索了生物衰老和遺傳風險的協同作用。研究結果顯示,生物衰老和遺傳風險聯合能增加VTE的風險評估。當個體同時面對生物老化和高基因風險時,二者在增加VTE風險上起到了“1加1大於2”的作用。此外,團隊驗證了惡性腫瘤、肥胖人羣“加速衰老”更容易發生血栓。
“該研究不僅爲血栓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新方法,也爲衰老與疾病關係的研究開闢了新方向。”論文通訊作者黃楷表示。據悉,團隊已成功將VTE PhenoAgeAccel模型轉化爲臨牀診斷工具,大幅提高了血栓診斷精準度。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jh.27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