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精密:面對變局“第二曲線”悄悄發力
隨着全球貿易局勢的變化,作爲美國產品的代表,“蘋果手機漲價”傳聞也衝上熱搜。據測算,目前配置最高的蘋果手機iPhone16 Pro Max在美零售價格將從現在的1599美元,上漲到2300美元(約合16750元人民幣)。 隨着漲價傳聞,果鏈巨頭之一的立訊精密,已經率先回應!市場關心的是,“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了麼?
近年來,蘋果業務在立訊精密業務中的佔比始終在70%以上,據最新可查數據,2023年,公司蘋果業務營收約1745億元,佔總營收約四分之三!
蘋果在全世界的“開疆拓土”,或許依然離不開立訊精密這種“小弟”的協助!就在之前,蘋果CEO訪華時還明確表示“沒有中國供應商就沒有今天的蘋果”,其中自然也包含立訊精密。
但不管怎麼說,“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蘋果手機最終價格不變,那麼可能只能“苦一苦”供應鏈兄弟們,麻煩上游降本增效了——以蘋果的議價權和以往的做派,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更何況近年來面臨銷售壓力的蘋果,斷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漲價!
那麼立訊精密能夠承受得了這種“暫時的陣痛”麼?可以從毛利率分析入手: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毛利率爲11.72%。受消費電子行業競爭加劇及蘋果供應鏈議價權影響,近年來公司毛利率一路走低,還不到2020年時的一半(超過20%),可見行業“內卷”之嚴重,一旦情況有變,公司能否承擔可能“降本增效”帶來的壓力,恐怕誰也不敢打包票!
此外供應鏈的轉移也不可忽視:據公開報道,蘋果公司在近幾年已將部分Mac電腦和iPad生產線從中國遷往越南,有逐步將工廠從中國遷往東南亞國家的趨勢。
實際上,立訊精密早已進行了全球佈局:據中郵證券整理,從產能佈局看,公司四分之一產能在海外,四分之三在國內。預計五年內調整爲海外產能佔比提高至30%,國內佔比下降到70%,變動主要集中在汽車及通訊產業。
面對種種潛在挑戰,近年來的立訊,正在試圖通過進軍汽車產業,開闢增長“第二曲線”,也在謀劃其它合作伙伴,在一定程度上試圖擺脫對蘋果最大單一市場的依賴。
據財報,截至2024年上半年,汽車互聯產品營收在該公司總營收中佔比4.59%,雖然同比增加48.30%,但依然屬於相對小衆的業務。不過,這次收購是立訊汽車業務在海外做0-1的建設,抓住海外業務拓展的窗口期搭建成熟穩定的平臺,充滿想象空間。
除了汽車這個“第二曲線”,公司同樣在消費電子這個“第一曲線”上繼續深耕。近日將收購聞泰科技關於消費電子系統集成業務的相關子公司股權、業務資產包;在代工方面進一步發力。
公司在資本市場上也有佈局傳聞:近日有消息稱,立訊精密考慮今年在香港上市,初步預計融資規模爲20億至30億美元。不過規模尚未最終確定,將取決於市場情況。
面對國際變局,和蘋果相互成就的立訊精密,這次會面臨怎樣的局面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也歡迎各位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免責聲明(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