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讓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好政策真正落地

(原標題:【理響中國】讓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好政策真正落地)

2025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廣大民營企業深受鼓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紮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當前,很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很好,但難以落實,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如何有效落實?運用經濟學中的博弈論方法來分析,可以得到諸多啓示。

從博弈論視角看政策措施落實

博弈論源自數學中的“對策論”,已成爲現代經濟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博弈論的基本分析框架簡述如下:考慮到行爲主體的收益是相互依賴的,個人收益不僅取決於自己的行動,也直接取決於其他博弈參與人的行動,因此最優的行動策略需要考慮這種相互作用;其結果通常被稱爲“納什均衡”,即所有博弈參與人的均衡策略互爲最優。根據博弈參與人面臨的環境和行動順序,可進一步分爲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或分爲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因此,可將政策制定和執行的過程看作一個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不妨簡稱爲“政策博弈”。具體來說,政策制定者往往是較高一級政府,具體執行者是基層政府機構或公共機構(和基層公務人員),政策實施對象則包括相關企業或消費者。政策制定者、執行者、企業(政策實施對象)三方的利益存在較大差異,但收益(經濟收益或政治收益)又顯然相互影響,因此在本質上體現爲一種博弈。這是一個動態博弈,參與人的行動順序明顯有先後之分,可將其視作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制定者擬定政策條文,第二階段是執行者和企業根據政策條文決定自己的最優行動。這又是一個不完全信息博弈,因爲政策制定者在擬定政策時,對於執行者和企業的偏好和實際面臨的經濟環境並不具有完全信息。

從政策博弈的視角分析很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實不力的原因,可以發現至少兩點。一是由於信息不對稱,政策設計本身有瑕疵,偏離經濟運行實際。例如,小微企業增值稅減免政策落實難問題。現行政策規定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筆者對小微企業經營者調研發現,這個政策落實難的問題在於免徵依據是按月確定的銷售額10萬元以下。在現實中,小微企業很多項目並不是實時結算的,尤其是基層對公項目,往往集中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前後結算、開票;而稅務實踐中,只有開票才能確認銷售收入。這就導致按月確定免徵標準很容易在集中結算的月份超額,導致(按會計上權責發生制原則)應該享受免徵增值稅待遇的企業無法適用。

二是執行主體激勵不相容。所謂激勵不相容,即在政策制定者看來是一項提高收益的政策,在政策執行者看來卻不是,從而缺乏執行激勵。比如,普惠金融政策中的激勵不相容問題。從國家經濟發展大局考慮,普惠金融是非常有價值的政策,政策制定有充足理由。然而,很多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政策是激勵不相容的。因爲現行金融體制以國有大銀行爲主,由於信息不對稱,這些銀行對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成本很高。這是政策難以落實甚至走偏的根本原因。再如,涉企執法中的激勵不相容問題。2023年以來,部分省份的很多企業遭遇異地執法,這些企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且部分案件有較明顯的逐利執法動機。出現違法行爲必然要追究,但由於信息不對稱,基層執法機構在執法過程中擁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在現行激勵環境下就有趨利性執法的可能。

以政策機制設計爲重要抓手

如前所述,政策博弈是一場政策制定者、執行者和企業之間的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爲提升政策實施效果,要更加註重政策機制設計,減少信息不對稱,實現激勵相容。

第一,注重政策細節反映經濟運行實際情況,在政策制定環節更多實現政府與企業的互動,健全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民主性。一是建立涉企政策出臺前與企業直接溝通交流機制。特別是重要政策,尤其是收縮性政策,在政策文件初稿完成後,要與行業內重要企業通氣,充分聽取意見及建議。同時,允許不同利益主體充分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二是定期開展常態化交流,強化溝通交流效果的反饋機制。參考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機制,定期舉辦,並對企業在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中提出的問題予以定期反饋。健全企業提出問題和建議的彙總、上報、跟蹤、反饋體系。對於能解決的,反饋解決方式;暫時不能解決但有進展的,密切跟蹤;不能解決的,也向企業充分說明客觀情況。

第二,改善激勵環境,實現政策制定者與政策執行者之間的激勵相容。改善激勵環境的主要方式,是加大對政策執行者的監督問責力度。但在信息不完全的條件下,單純依靠監督問責可能需要很高的執行成本。在監督問責這種事後“激勵環境”之外,如果輔以事前改變政策執行者面臨的激勵環境,可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爲解決異地趨利性執法,可考慮跨省異地執法的罰沒收入直接上繳中央財政,遏制逐利性執法。而解決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根本在於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政策支持力度,促使其爲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當然,面對中小銀行可能出現的破產問題,則需要在金融風險防範與普惠金融等不同政策目標之間做好統籌兼顧。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審覈:李建軍

責任編輯:張天悅

網絡編輯:張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