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首航記

7月18日對浙江麗水來說是個歷史性的日子,這一天麗水機場建成,並正式開通北京到麗水的航線,而我正好趕上了這個日子。

麗水是浙西南革命老區所在地。地處偏遠山區,雖然擁有秀山麗水,但交通一直是制約發展的瓶頸。上次去麗水,高鐵已經開通。在路上看到一個個隧道相互連通,高速公路從一座大山穿出,又進入另一座大山。何時能有民航班機沖天而起,一直是麗水人民多年來的夢想。

這次受邀參加2025浙西南革命老區發展論壇,馬上查地圖、查線路、查時刻,正拿不定主意時,忽然聽到好消息:麗水機場已經建成,7月18日正式開通北京到麗水的航線,可以乘坐首航班機從北京直飛麗水了!難題迎刃而解,既爲行程方便感到欣慰,更爲麗水交通邁上新臺階而高興。

7月18日下午,我抵達首都國際機場。辦好手續、經過安檢後,剛好旁邊有兩位候機的乘客,介紹自己是華僑,一位來自法國,另一位來自荷蘭。

我很驚訝:“都是麗水人?”他們回答:“是的。”

“是剛好趕上這趟首航班機嗎?”

“不,是專程從上海趕來乘坐這趟首航班機的,我們都爲家鄉高興和自豪。”說這話時,兩人臉上泛着喜悅之光。

麗水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僅青田一個縣,就有38萬名華僑分佈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沒有航班通達,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

麗水的工農業產品和旅遊資源也非常豐富。9個縣(市、區)各具特色,畫鄉蓮都、劍瓷龍泉、僑鄉青田、童話雲和、菇鄉慶元、黃帝縉雲、金色遂昌、田園松陽、畬鄉景寧……全市有56個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如此具有發展勢頭和人文魅力的地方,理應更多更快地引進“鳳凰”,飛出大山。

休息室內外,有麗水機場首航的海報和指示牌。雖簡樸,但傳達了明確信息。搭乘這趟航班的還有很多人,不少是專程前往麗水的。麗水市交通局運輸處處長吳蓓作爲首航工作人員在現場忙前忙後,但忙得高興、忙得快活,“我的同學們知道我在忙機場建設,都非常羨慕”。

麗水機場的建設,是一部充滿挑戰的奮鬥史。17年前開始籌備和建設,其最大填方高度達97米,遠超國內同類機場。麗水市副市長藍伶俐兩年前開始分管機場建設工作,正好趕上了最後建成的過程,“機場建設涉及很多複雜問題,僅選址就比選了多個地方,最後選址蓮都區的南明山街道上沙溪村,在山頂修建出了機場”。

“按照國家技術規定,爲防止填集土方的工後沉降,必須經過幾年的雨水澆淋。爲加快速度,我們採用了‘人工模擬精準降雨’的辦法,輔之以其他手段加速沉降,贏得了時間,又達到了要求和標準。”麗水市委書記吳舜澤說,雖是支線機場,但麗水機場是華東第一高邊坡機場,且首創了人工模擬降雨方法解決機場高填方加速沉降的難題,還擁有全國目前最長、單跨最大的進近燈光棧橋。

機場的開通是革命老區建設和浙西南城市化進程的一個標誌性跨越,除了近期開通的北京和上海航線,隨後還要開通廣州、深圳、貴陽等城市的航班。

登機時間到了。在登機口,每位乘客都領到了一份麗水機場首航紀念封,上面印有“麗水機場項目簡介”。機場工作人員特別提示,登機牌上面印着首航海報。

走進機艙,馬上感受到熱情洋溢的氣氛。人們議論着這次首航,好多人拿着手機、相機和其他設備盡力捕捉艙內外各種有意義的瞬間。機艙裡貼了幾幅麗水機場首航的海報,上面疊印着10多幅麗水景點照片,中間是漂亮的行書,“飛抵秀山麗水,尋遊江南秘境”。

關閉艙門,飛機開始滑行起飛。經過1.5個小時的高空飛行,飛機開始進入下降階段。只見下方羣山林立,遍地蔥蘢。夾雜着的山溝裡,蜿蜒着一些溪流、道路,山山相連,峰峰套疊。羣山之上,不時有大片雲彩飄過。靠近舷窗的,更是急速向後掠去,映襯着飛翔中的自由與豪邁。手機鏡頭“嚓嚓嚓”,留下了蜿蜒的河流、花瓣式的立交橋……

從舷窗看遠處的大片雲彩,構成一幅充滿動感的畫面。飛行高度越來越低,地上的山峰逐漸趨於平緩。忽然,所有的山坡就像刀切一樣,顯露出一條長長的邊際線,一邊是山巒,一邊是平原。鱗次櫛比的房屋、道路以及一些稍微高大的建築,鋪展出大半個麗水城的面貌。

飛機平穩落地,全機艙都歡呼起來。轉過彎,滑行道兩側已經停着兩臺很大的消防車。飛機經過時噴射出一道弧形水柱,這就是飛機首航必經的水門。出了機場,看到更多的汽車和人羣,當地老百姓自發前來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性的時刻。麗水機場航站樓是一隻飛鳥的形狀,意味着老區展翅高飛。

7月19日上午,2025浙西南革命老區發展論壇在麗水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人們精彩的發言充滿了老區進發的勁頭和熱情。我也在講稿中加了一段:

“昨天,麗水機場終於建成並投入運營。這是麗水一個歷史性的大事和時刻,標誌着麗水正式邁入‘航空時代’。在飛臨麗水上空之際,我們看到了天邊的金色霞光,還有人看到了七色彩虹。也許,這正是迎接麗水美好未來的期望和象徵。”(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忠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