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蜀芳:DeepSeek橫空出世 AI出現「質變」 ASIC、IPC、顯卡與機械人族羣受惠
在全球人工智慧(AI)產業驟然間爆紅的新創企業DeepSeek。路透
【撰文/陳駿宏】
日前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推出號稱低成本、高效能、媲美OpenAI的AI模型,也讓全球AI產業與供應鏈已出現了「質變」,自己也有測試過兩者,DeepSeek部分的確比Open AI好用。
由於DeepSeek是採取數學邏輯校閱,因此在邏輯推理、撰寫能力與數學等三方面都很強,可以說是非常成功, 加上的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特性,免費使用後再進行改造,也爲產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而DeepSeek的開放策略,讓開發者能夠自由運用並改造技術,這與Google 提供的Android開放碼模式雷同,也促進不同廠商根據需求進行客製化開發。所以DeepSeek的推出不僅影響AI產業,也改變市場對AI相關選股的趨勢方向,未來不再只侷限於老AI族羣,可以轉向聚焦AI PC及ASIC(特殊應用晶片)兩大族羣。
隨着AI伺服器技術發展,未來將可透過ASIC降低AI伺服器的成本,使更多企業得以負擔AI運算需求。此外,AI PC 將可延伸至消費型產品,像是IPC(工業電腦)、顯卡與機械人3大族羣。
DeepSeek 橫空出世,不但讓市場選股更爲分歧,並且由於DeepSeek採取開放策略,讓資訊安全的疑慮浮上臺面, 也讓長期以來被忽略的軟體與資訊服務公司又被市場看見。
近期臺股資金充斥着短線、投機與低價的氛圍,選股難度高,像是邁達特(6112)與驊宏資(6148)等獲利少的中小型股飆漲;而真正受惠於AI發展且集團正派有獲利的公司,例如安碁資訊(6690)與宏碁資訊(6811),股價卻未見明顯上漲。
值得一提,上市櫃公司在3月要公佈所有財報,所以建議臺股短線選股可以透過籌碼面與技術面,中長線要挑選有基本面、題材面與未來有故事的產業,像是eepSeek、ASIC、資訊服務與機械人等受惠個股。
至於市場關注3月NVIDIA輝達舉行年度GTC大會,預計將爲AI機器人應用帶來更多實際發展機會。其中,機器人題材看好上銀(2049)、亞光(3019)和廣明(6188)。其中,廣明持股達明機械人(4585)高達78.2%,已經啓動IPO計劃,2024年9月下旬已登錄興櫃,預估2025年第3季達明將會掛牌上市,母公司廣明可望「母以子爲貴」受惠釋股業外獲利。
近來AI被DeepSeek上市打到,所以市場質疑還需要那麼多AI伺服器嗎? 但是Amazon、Microsoft、Google及Meta4 大科技公司,2025年的資本支出預計突破3200億美元(遠超2024年2460億美元)。
雖然各大廠的整體資本支出大幅增加,但並未告訴大家是資本增加在哪一塊?不排除也有可能增加在ASIC AI伺服器或是B300,而不是增加GB300,所以必須增加在GB300伺服器,纔會真正對輝達有利。
預估B300與GB300兩者都會延後到2026年才上市,因爲GB200已經延後, 因爲太早上市等於是自打嘴巴。GB200 從2024年12月小量出貨,2025年1月大量出貨,所有AI伺服器公司獲利都向上成長,業績非常好直到2025年上半年應該沒有問題。因此,老AI與DeepSeek 之戰,直到今年(2025)第4季至明年(2026),才能真正分出勝負。
以長線投資角度來看,DeepSeek 未來如果成功,一定是臺廠的ASIC概念股受惠最大,尤其是NB相關的IC設計,像是聯發科(2454)、瑞昱(2379)、義隆電(2458)、創惟(6104)、祥碩(5269) 與譜瑞-KY(4966)。個人最推薦聯發科(2454),因爲包括NVIDIA輝達的AI PC與首款Windows裝置ARM架構SoC,以及GOOGLE的第七代和第八代TPU(張量處理器),都是找聯發科合作。
值得一提,聯發科2025年的重點仍在手機上,獲利成長並不明顯; 加上手機概念股的本益比約20倍左右,2025年約賺70多元,股價就約在1500元上下震盪。不過,來到2026年,聯發科可望出現大幅成長,預估EPS將可逾80元水準(83-85元),ASIC比重大幅增加,像是世芯KY(3661)、創意(3443)等ASIC相關概念股本益比可達30倍水準,股價充滿想像空間,未來有機會躍升爲「2千俱樂部」。
日前有外資建議投資人把資金從電子股撤出,轉向進傳產股。以目前市場資金流向顯示電子仍是主流,佔比高達70%水準,全面轉向傳產並不符合市場現況。但若電子資金比重降至6成以下,較具備轉向傳產的時機,可將一部分資金佈局非電子,以分散風險。
此外,一旦指數跌破頸線或年線下彎,市場進入空頭牛市格局,生技股將成爲資金避風港,部分指標股如保瑞(6472)、智擎(4162)、寶齡富錦(1760)、藥華藥(6446)、美時(1795)等具觀察價值,但目前整體市場尚未轉空進入生技投資的最佳時機。
進入「川普2.0」時代,美中貿易戰持續加碼,選股信念將決定投資勝負與產業配置。所以若投資人認爲中國近期在科技領域積極推動「去美化」,讓科技產業能夠崛起,可望拉近美中科技水準,甚至迎頭趕上美國。
像是日前DeepSeek概念崛起,相關科技股表現亮眼,從投資角度來看,若中國科技產業成功突破美國封鎖,就應考慮聚焦買進「去美化」相關中國概念股,例如矽統(2363)、智原(3035)等有望受惠。
反之, 如果投資人相信,美國「去中化」持續壓制中國,最終美國將是最後贏家,那就應該佈局押注美概股(美系電子供應鏈企業),例如世芯-KY(3661)、創意(3443)、聯發科(2454)、晶心科(6533)等。值得一提,近期聯發科除了中國訂單之外,更取得美國市場訂單,國際佈局改變轉向美國,獲利成長潛力可望大幅躍進。
【更多精彩的內容,請詳閱贏家時代雜誌第31期『AI領航 搶賺天外奇「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