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突破!電力跨經營區交易常態化,國網南網互濟互保“電通天下”
迎峰度夏關鍵時刻,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邁開大步,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電網歷史性手牽手,今後可以開展常態化交易、在不同經營區自由買電售電了。
國家發改委網站7月11日公佈《關於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的覆函》,原則同意該方案,要求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間,依託跨電網常態化交易機制實現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更好支撐電力保供。年底前,進一步統一市場規則、交易品種和交易時序,實現跨電網交易常態化開市。
國家發改委稱,實現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交易,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標誌性舉措,對打破市場分割和地區封鎖、在全國範圍內優化電力資源配置具有重要意義。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要進一步深化合作,充分發揮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交易機制作用,促進電力市場互聯互通,提升網間通道利用效率,強化各層次市場的銜接協同,保障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高效運行。
根據《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下稱《方案》),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跨經營區交易由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聯合組織開展,聯合發佈交易結果,聯合開展交易結算。雙方協商設計涵蓋各類交易場景的跨經營區常態化交易機制,協同完善電力交易平臺功能,實現交易平臺互聯互通。
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均誕生於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下的“廠網分開”。其中,國家電網的經營區域覆蓋我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供電範圍佔國土面積的88%。南方電網則覆蓋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五省區,並與中國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的電網相聯。
據澎湃新聞了解,目前兩大電網之間的互聯通道有三峽—廣東±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和閩粵聯網工程。閩粵聯網工程於2022年9月底投產,開創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合作開展電網建設運營的先河,使得兩者之間的電力交換能力提高到500萬千瓦,實現了福建、廣東兩省電網的電力資源互補。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按照既定時間表,我國將在今年初步建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跨電網經營區交易機制的出臺,標誌着國網和南網兩大經營區的電力資源可以在統一交易規則下順暢流動,並共享綠電交易溯源。
“這意味着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分別組織電力交易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範圍的‘網上電力商城’,兩個電網的經營主體能夠基於一套統一的制度和規則實現跨經營區交易,實現了電力資源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上自由地流動。”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對澎湃新聞表示。
韓放進一步解釋稱,電力跨經營區交易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的重要標誌成果,開創性地實現了電力在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之間的交易,就像開通了高速公路一樣,在統一的交易規則下“電通天下”,各地能源電力優勢互補、餘缺互濟,既充分釋放了市場競爭活力,又實現了電力資源在全國範圍的優化配置。
澎湃新聞注意到,《方案》提出的交易品種包括中長期電能量交易、綠電交易、現貨交易等。兩網各自收集本經營區內的交易需求,通過交易平臺交互實現跨電網經營區購電與售電對接。
在保障福建、廣東之間的交易優先使用閩粵直流通道的基礎上,《方案》提出秉持“公平開放”原則,充分利用閩粵直流通道富餘能力開展跨經營區交易。非福建、廣東兩省之間的交易,使用閩粵聯網輸電價暫按每小時2.56分/千瓦收取,網損折價暫按上一年綜合線損率計算。輸電費由合資公司收取後,各按50%衝減福建、廣東兩省容量電費。後續研究適應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輸電權交易機制,在保障福建、廣東兩省利益的前提下,提升輸電通道利用效率。
《方案》提出目標,2025年,在落實優先發電計劃的基礎上,常規電能量市場化交易以雙邊、掛牌交易起步,實現年度、月度按期開市,月內逐步縮短交易週期,度夏、度冬期間試點基於閩粵直流周內按需交易,力爭年底前開展閩粵直流輸電權交易試點。綠電交易以掛牌交易起步,推動南方綠電送長三角、西北綠電送南方、蒙西綠電送南方等交易,探索達成多年期綠電交易簽約,推動在全國範圍內滿足電力用戶綠電消費需求。現貨交易從日前起步,按日開市,實現兩網間餘缺互濟。實現兩網交易平臺互聯互通和市場成員“一地註冊、全國共享”。
中期(2026-2029年),隨着跨經營區輸電通道陸續投產,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聯繫更加緊密,基於全國交直流混聯大電網,進一步推動電力資源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常規電能量市場化交易月內進一步縮短交易週期,提高交易頻次,逐步實現按工作日連續開市,推動用戶側經營主體參與跨經營區常態化交易,實現電力資源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互濟。綠電交易年度、月度按期開市,推動開展全國綠電交易。現貨交易實現日前、日內連續開展。完善跨經營區交易各類偏差結算機制。
遠期(2030-2035年),兩網推動統一市場規則、交易品種和交易時序,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經營區內和跨經營區交易實現融合開市,全面實現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促進電力資源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通過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交易,不僅能夠優化電力資源配置效率、讓市場更有活力、企業更多選擇、用電更加經濟和穩定,而且能夠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讓塞北的風光能夠送到嶺南,讓西南的水電送到沿海,讓全國清潔能源用得更多、天空更藍。”韓放對澎湃新聞稱,未來,隨着更多跨經營區輸電通道項目落地,國網、南網的物理聯繫將更加緊密,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能夠發揮的作用也將越來越大。
澎湃新聞注意到,今年以來,跨經營區綠色電力交易明顯提速,兩大電網綠電通道打通,既實現了更大範圍的新能源消納,又滿足了企業對綠電綠證的旺盛需求。
3月,全國首筆跨經營區綠色電力交易達成。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廣州電力交易中心首次以聯合出清方式開展了廣西、雲南兩地綠電送上海的電力交易,成交電量5270萬千瓦時,其中風電佔比78%,太陽能發電佔比22%。此次綠電交易主要依託閩粵聯網工程及相關聯絡通道來完成,自3月10日起,連續交易22天。發電端涉及中國華能、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中廣核等發電集團下屬的29個新能源項目,受電端用戶包括上海石化、上海菸草、巴斯夫、科思創、騰訊、特來電等在內的數十家重點企業。
6月,三北綠電送入粵港澳大灣區,實現了全國首次多通道、大範圍跨經營區綠電交易。6月13日至6月30日,來自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地以及華北直調的風光新能源,將通過坤渝直流、長南Ⅰ線、江城直流等輸電通道輸送至廣東,爲廣東省內數據中心、外貿企業等重點用戶提供綠電保障。
據南方電網消息,在該機制框架下,廣州電力交易中心與北京電力交易中心聯合組織,成功達成了南方送華東7-9月電力互濟交易,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一次跨經營區市場化電力交易。自7月1日起至9月15日,超20億度來自廣東、廣西、雲南的電能,將通過閩粵聯網工程及相關聯絡通道全天候輸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有力支持當地迎峰度夏電力供應保障。
南方電網稱,華東與南方區域電力供需互補性強。預測顯示,7-9月華東區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電力平衡形勢緊張,國網區域內其他送華東通道已達極限,保供壓力凸顯。南方電網經營區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廣東、廣西、雲南三省區具備富餘電力外送能力。據悉,上海、浙江、安徽根據負荷特性錯峰提報購電需求,實現保供效益最大化,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積極響應保供需求,根據通道空間足量達成交易,共同構建了“多買多賣”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