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告訴你,消費者不僅可以被教育,而且還能被馴化!

最近果香園老闆教育消費者的話語充上了熱搜,而我的觀點是:不怕假話振聾發聵,就怕真話對話入座。一個企業家說這樣的話肯定是肯定是不合適的,但我們捫心自問:這難道不是事實嗎?只不過有的人在說,有的人在做。而可怕的是有的人接受了做的,卻對說的深惡痛絕。從消費觀來說,國內的消費觀肯定是畸形的,我一個法國朋友很好奇,我們很多人買東西爲什麼不看實用性,而是迷信數據。他們覺得像素越高就越清晰,但其實並不是,一個相機的清晰程度取決於傳感器。

那麼爲什麼有這樣的消費觀呢?說白了,其實就是商家在教育消費者,只不過這種教育不是耳提面命,而是通過商家競爭間接競爭。比如一個班級比成績,那麼這個班級就會以成績爲取向,那麼如果這個班級比打羣架或者偷東西呢?班級的其他人也會以此爲取向,這就是潛移默化的教育。最成功的教育莫過於讓消費者成爲冤大頭,然後讓消費者成爲這個品牌的信徒。比如很多人買電動車的本意是爲了省錢,但當他們加了沙發冰箱大彩電賣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又有多少人記得自己當初爲什麼要決定買電動車呢?

爲什麼有的企業的行爲讓人匪夷所思,甚至把人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呢?因爲你沒有被教育,而這種把人放在地上摩擦的行爲本身就不是給你看的,而是給他們教育成功的信徒看的。而且這幫信徒還會深信不疑,你敢信嗎?有多少人買東西是因爲這個功能正好符合自己的用途呢?說白了就是有人買一次性用品,然後大肆宣傳他們的一次性用品有多好,但卻忘了這個本質是一次性用品。如果我們用這個思維分析,那麼很多事情都能解釋通了。當初很多人不理解我爲什麼買蘋果13,因爲它的像素雖然不高但不失真,AI算法雖然很好看但卻失真。

主流

那麼我爲什麼買紅米呢?因爲手機對我的我用途就兩個:通話和照相,再好的系統和一千多的又有什麼區別呢?再好的相機又如何能比得上ZVE10呢?而這兩個合在一起的手機至少八九千,但紅米和相機合在一起才六千多。其他的什麼崑崙玻璃、盤古系統、伏羲屏幕之類的又和我有什麼關係呢?但問題是: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恰恰是主流消費者的追求,幾萬元的手機再牛逼它也只是手機,它永遠無法替代筆記本電腦。而如果一個東西代替另外一個東西,那麼這個東西就會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擋都擋不住。

最典型的就是手機的出現替代了mp3和Mp4,因此他們推出了歷史舞臺。那麼手機爲什麼無法替代PSP呢?因爲像灌籃高手、古墓麗影等RPG遊戲的體驗感仍然是手機無法替代的,這個就是經濟發展嗯主旋律。當一個行業你用真金白銀都扶不起來的時候,那麼這個行業必然是不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古往今來仍然一個行業都不是一個王朝一手支撐起來的,即使這個行業是燃油車,如果沒有蒸汽、內燃機等動力的革命性發展,那麼用那車拉的汽車依然無法發展起來。而很明顯,一個朝氣蓬勃的王朝不會出現虧空,而一個朝氣蓬勃的行業也不會負債累累。

事實

最後我們結合歷史說一個殘酷的事實:人是可以被馴化的,明朝末年最不希望明朝滅亡的是誰呢?毫無疑問這個人就是王承恩,但我們換個角度,如果皇帝勵精圖治,王承恩的父親會爲了讓他不被餓死而成爲閹人嗎?如果崇禎勵精圖治,王承恩會用性命做陪葬嗎?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崇禎,而最大的受害者王承恩最感恩的人也是崇禎,這就是因爲王承恩被徹底了。這就像清朝滅亡,最痛苦的不是滿人,而是這些被淨身入宮陪伴皇帝的漢人,他們甚至對着皇宮嚎啕大哭。但他們卻不想想,如果不是滿清,他們會成爲連男人都不是的閹人嗎?

而宋江同樣也是如此,張口天下大義,閉口黎民蒼生。但當黎民蒼生的方臘被逼得揭竿而起時,宋江又充當什麼樣的角色呢?方臘起碼知道民生疾苦,而趙宋王朝腐朽不堪,而宋江無疑是南宋王朝的守護者。宋江所謂的太平就是黎民蒼生成爲趙宋寄生蟲的供養者,那麼這是爲了黎民蒼生還是爲了趙宋王朝呢?一邊言戰爭的痛苦,一邊維護的趙宋王朝每年卻將數倍的百姓置於生死線掙扎。這就像某些企業家一樣,一方面冠冕堂皇,另外一方面各種用工年齡限制,各種套路,一個連自己同胞都不能善待的組織,你期望他們愛誰呢?

發展

而這種教育消費者的套路看起來有利於企業的發展,但其實非常短視。你能教育地球其他人嗎?你的產品除了你的受衆外。你的銷路其實也被自己堵死了。這就像摩托車十三年報廢,看起來有利於縮短摩托車的消費週期,但這些企業還會造十三年以上的摩托車嗎?他們的發動機技術又怎麼會提高呢?當遇到國外的百年技術又如何真的有立足之地呢?蘭博基尼爲什麼是品牌呢?因爲他的車如果保養得當可以看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當人家盛行一車傳三代的時候,你只有幾年使用週期的家用電器自然不堪一擊,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