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山賓館蔣公像 移陳列館
矗立在臺中梨山賓館前近半世紀的脫帽蔣公銅像,10日遭吊車吊起,將移置梨山文物陳列館。圖/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臺中梨山賓館前圓環的已故前總統蔣中正銅像矗立已近半世紀,10日被吊車吊起,移置到梨山文物陳列館,待修復後,年底前將正式展出。當地里長表示,居民都反對遷移銅像,圓環空蕩蕩的少了過去豐彩,難道政府沒有更重要的建設要做了嗎?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表示,移置可改善陳列、保存空間,原址將設書法結合櫻花鉤吻鮭的裝置藝術。
中橫一頁開發史與前總統蔣中正有關,除了圓環銅像,3年多前環山部落平等國小校內的蔣中正銅像也遭移走;梨山武陵農場、福壽山農場仍有銅像。兩農場認爲有歷史意義,無拆除計劃。
原設在圓環的蔣中正銅像,爲少見的脫帽手持立姿,設立於1976年,底座刻有「梨山各界恭建」字樣。銅像拆除後,圓環水果攤商表示,「這是梨山地標,如今空蕩蕩,遊客如何找得到?」
梨山裡長賴盛功表示,沒有「蔣公」與榮民開發,就沒有今天的梨山,地方反對遷移,但參山處堅持,只好妥協,改要求銅像與中橫史料共同保存,還要重新修復上漆。
中市府昨未迴應。臺中市長盧秀燕6月在議會答詢時,曾表示中央改路名、搬銅像,吃飽太閒;施政應做有用的事,而非整天搞意識形態。
原民議員古秀英說,參山處正式移置時未通知地方,未取得共識就魯莽行事;櫻花鉤吻鮭棲地在武陵,不在梨山賓館,爲何不改設更有原住民精神、更能代表梨山的圖騰?
原民議員朱元宏指出,梨山居民對於蔣公銅像已超越意識形態,參山處卻罔顧民意移除,明明山上有很多需要,卻把焦點放在意識形態,令人遺憾。
參山處表示,已解散的促轉會要求檢討,加上爲改善圓環環境,才移置銅像,移到文物陳列館結合中橫開拓史料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