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總理首場記者會如何劃重點?多位金融機構一把手、經濟學家一線解讀,三大看點解碼經濟工作

(原標題:李強總理首場記者會如何劃重點?多位金融機構一把手、經濟學家一線解讀,三大看點解碼經濟工作)

財聯社3月13日訊(記者 林堅)3月1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內,國務院總理李強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在一個多小時的問答中,“中國經濟長風破浪,未來可期”,成爲李強總理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的總結。他說到,新一屆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貫徹好、落實好,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施工圖,與全國人民一道,一步一個腳印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會後,多位首席經濟學家,公募基金負責人接受了記者採訪,帶來了他們對於李強總理記者會的最新感受與解讀。他們認爲,總理記者會內容豐富,踏實務實,重點突出,直面問題,令人印象深刻。

解讀一:會議釋放積極信號清晰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今天總理的答記者問的內容豐富、務實,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熱點問題進行了正面迴應。在他看來,在經濟方面釋放了兩個很清晰的信號:

一個是從短期來看,政府的經濟工作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向好”。

彭文生指出,今年財政貨幣的支持還是比較有力的,疊加去年累積的政策效果,以及疫情防控優化後經濟的內生反彈,中國經濟大概率較去年有明顯恢復,總理也講到政策組合還會根據實際需要不斷調整。雖然面臨的挑戰很多,但預計今年全年增長完成5%的目標是很有希望的。

另一個是從中長期來看,李強總理坦率迴應了外界對中國長期經濟政策的疑慮。

彭文生認爲,過去一段時間,外界對中國如何定位政府與市場關係心存疑慮。客觀來講,市場和政府在配置資源上有各自的特點,關鍵是要建立起良好的夥伴關係。“這次總理明確指出,要繼續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取向,堅定改革開放,堅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同時也表示將積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面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等,說明新一屆政府對政府和市場的分工問題是有比較系統深入的思考和部署的。”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提到,此次會上,從經濟方面和資本市場的情況看,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都得到了明確、務實和充分的迴應。

一是在經濟增速方面,突出穩字當頭,質量優先;

二是在民營企業方面,充分強調了兩個毫不動搖;

三是在就業方面,強調了就業優先,闡述了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的轉換;

四是在對外開放方面,強調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強調了中美合作雙贏的重要性;

五是要求各級政府改進工作作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要求各級政府在決策施政過程中於法有據,清正廉潔,敢於擔當,做好決策的價值判斷而不是技術判斷。

高善文告訴記者,上述內容都令人深受鼓舞。在他看來,資本市場當前的突出問題是投資者信心不足。

“從普通民衆的角度看,疫情對資產負債表形成損害,就業形勢不好,既不敢消費,也不願承擔風險。從企業的角度看,對營商環境缺乏信心,對未來發展感到迷茫。從外資外商角度看,對地緣政治環境變化感到憂慮。因此,既要穩定短期的經濟增速和就業,又不能大水漫灌帶來更大的風險。因此,更要深化改革開放,強化法制建設,讓民營和外資企業吃下定心丸,假以時日,經濟和資本市場將能夠充分恢復和發展。”高善文稱,今天的記者會開了好頭,釋放了一系列正面信息,下一步市場關注的焦點是這些政策和部署的落實情況和進展。

易方達基金董事長詹餘引對中國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經濟發展目標充滿信心。他堅信,新一屆政府機構能夠將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落實爲施工圖,並帶領全國人民共同奮鬥,取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突破,顯著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進展,將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富國基金總經理陳戈告訴記者,當他看完李強總理答記者問,最大的感受就是深受鼓舞、格外振奮、未來可期。

“總理積極迴應全球媒體關切,全面闡釋施政綱領,接地氣、暖民心。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幾點。一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二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三要堅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聽了總理簡明扼要地一席談,好似一幅高質量發展的‘施工圖’正在眼前徐徐打開。”陳戈表示。

工銀瑞信基金總經理高翀指出,李強總理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既深入闡明關於經濟增長、高質量發展、外交政策等大政方針,又回答了三農、就業等民生廣泛關注的問題;既就政府本身的機構改革和職能建設方面做了回答闡述,也就民營企業發展、外資營商環境等企業層面關注的問題解答了疑惑。

他進一步說,“李總理的答記者問,明確了我國新一屆政府以人民爲中心、集中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的施政方向。我們聽後感到非常振奮、信心倍增!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金融必將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中國式現代化也必將開啓新的篇章。”

解讀二:四個組合拳至關重要

可以看到,當前,我國消費需求、市場流通、工業生產、企業預期等明顯向好,經濟增長正在企穩向上。從最新的數據來看,2月製造業PMI指數回升到52.6,新增社會融資總額3.16萬億,延續了較好的態勢。今年,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大力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擴大需求的組合拳、改革創新的組合拳、防範化解風險的組合拳。

我國經濟有着巨大潛力和發展動力,特別是制度優勢顯著,隨着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和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等一系列重點工作的推進。包括易方達基金董事長詹餘引在內,受訪的多位專家表示,對中國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經濟發展目標充滿信心。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此次記者會上,關於實現經濟預期增長目標以及民營經濟發展等話題受到廣泛關注。一方面,李強總理提到,今年,中國經濟預期增長目標定爲5%左右,要實現並不輕鬆,需要倍加努力。李強總理指出,有關具體政策措施,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作了全面部署。基本取向是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李強總理介紹,穩,重點是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進,關鍵是在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步。具體來說,要特別打好幾套組合拳:一是宏觀政策的組合拳,二是擴大需求的組合拳,三是改革創新的組合拳,四是防範化解風險的組合拳。這些組合拳,都有其具體內涵,會根據實踐的需要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

對此,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爲,打好四個組合拳非常系統和深刻地對下一階段的具體政策出臺提供了指導性意見,即在宏觀政策上,財政政策將提質加力,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

他進一步表示,結合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金融領域的內容,今後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要進一步完善並加以發揮,尤其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全面進行註冊制改革方面,要打好改革創新的組合拳。擴內需應該把消費方式優先位置,一個規範和繁榮的資本市場,也能爲促消費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在國際環境處在風高浪急之下,如何防控金融隱患也顯得非常重要,故李強總理提到的打好‘防範化解風險組合拳’,對於我們的金融行業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李迅雷說。

解讀三:民營經濟一定是大有可爲的

另一方面,對於民營經濟發展,李強表示,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

他說,我們將在新起點上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從發展空間看,中國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還有很多新領域新賽道有待開拓,都蘊藏着巨大的發展機遇。民營經濟一定是大有可爲的。

“我不由想起當年江浙等地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時,創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雖然現在創業的模式、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當時那樣一種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是永遠需要的。”李強總理說道。

對此,申萬宏源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表示,李強總理在記者會上特別強調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資本市場作爲資源配置的重要市場,可以從四方面更好助推民營企業創新發展。

一是資本市場以更好的服務下沉,加大對民營中小企業的綜合服務,提升民營中小企業對資本市場服務的獲得性;

二是資本市場以更健全的制度,推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以深化系統性改革爲民營經濟創造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

三是資本市場以更有效的激勵機制,激發民營經濟創新熱情,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流向民營企業創新領域;

四是資本市場以更豐富的風險投資產品,與民營企業共擔創新創業風險,做好風險防範和化解。

富國基金總經理陳戈告訴記者,鼓勵創新、創業和企業家精神。鼓勵民營經濟發展,是長久之策。未來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國家將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我們具有超級規模的市場需求,還有許多新領域需要民營企業去開闢,很多新賽道需要民營經濟去參與,民營經濟大有可爲。時代呼籲創新發展,鼓勵企業家精神。新的時代,需要民營企業家堅定信心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