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泉逝世後,家屬致信鄧公請求給予公正評價,鄧公回覆了5個字

這位同志在軍事、政治兩方面均有不凡的建樹,他早年曾在人民武裝中服役,打過數百場惡仗,解放戰爭時曾一度官至兵團政委。後來,他轉入行政部門工作,在四川待了十幾年時間,爲蜀地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就是李井泉。

李井泉出生在一個自耕農家庭,家境尚可,父母有能力供養他讀書。少年時,他在江西某師範學校學習,期間因爲廣泛閱讀進步刊物而轉變爲一位左翼人士,經常跟着參加一些民主集會。16歲那年,他在好友的介紹下,參加了一個左翼組織,經常和同志們一起閱讀紅色書籍,討論馬列理論。

北伐戰爭爆發後,他毅然申請加入共青團,並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廣泛開展工農學運動,支援國民革命軍作戰。1927年,人民武裝在南昌成立,隨後部隊南下粵地,準備聯合廣東的左翼武裝發起“二次北伐”。朱老總帶隊路過李井泉家鄉的時候,發表了一番講話,動員年輕人加參軍入伍,爲國家和民族而戰。李井泉當時就在現場,他被朱老總的講話所感染,當場報名加入人民武裝。

值得一提的是,李井泉初入部隊的時候,當的是宣傳員,他的頂頭上司正好的陳老總,陳老總在轉移的路上給他教授了很多革命知識,這進一步加深了他內心的紅色信仰。當年10月份,部隊在三河壩與國民黨軍展開了一場惡戰,期間李井泉與大部隊走散。若是換作一般人,大概率會原路返回老家,可李並沒有中斷革命之路,他毅然留在廣東找隊伍,最終靠着不懈的努力和黨組織恢復了聯繫。

1930年,廣東省委派遣他去給毛主席送信,主席見李井泉有文化、信仰也堅定,便將他留在身邊當秘書。在此期間,他跟着主席學到了不少東西,個人能力也愈發出色。1931年初,毛主席安排他到新成立的紅35軍當政委,彼時他方纔21歲。

1934年,他因爲反對“左傾”而被革職,長征前夕,他被編入幹部團當營教導員,直到遵義會議結束後,他方纔重回領導崗位。1935年,黨中央決定派遣李井泉帶領一支部隊在川西打游擊,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但後來,毛主席又撤銷了這一決議,因爲川西的少數民族太多,環境複雜,不適合開展游擊戰爭,因此又將李井泉召回。

張國燾鬧分裂的時候,李井泉是堅決反對的,甚至在軍政會議上和張大吵一架,鬧得會議不歡而散。張因此對他懷恨在心,不斷給他“穿小鞋”,造謠抹黑他,朱老總擔心他受到什麼傷害,便將他調到自己身邊工作,這也算是變相保護他。抗戰時,他帶領一支特別支隊北上蒙古進行統戰工作。當時四子王旗附近有一股親日勢力,經常爲非作歹,禍害當地牧民,一時惹得天怒人怨。李井泉聞訊後,便帶領部隊突襲了親日勢力,一舉將其殲滅。

但誰都沒想到的是,八路軍越戰越勇,居然順勢把附近一股蒙古本土武裝也給消滅了,該武裝屬於一位蒙古王爺統領,算是私家軍,而蒙古王爺不是親日分子,八路軍算是打錯人了。事後,李井泉爲了亡羊補牢,派人將俘虜和繳獲的槍支彈藥都送還給王爺,並向王爺賠禮道歉、請求原諒。王爺倒也大度,並沒有深究李井泉的責任,並且還承諾往後會暗中幫助八路軍抗日。

解放戰爭時,李轉戰蒙古、山西一帶,屢立戰功,可謂悍將,1949年上旬,他跟隨二野進入西南作戰,四川解放後,他原地轉入行政單位,出任川西區委書記。建國後,他擔任四川省委書記,兼任省軍區政委。動盪時期,他受到了猛烈的批判,甚至一度被撤銷職務。1989年,他病逝於成都,他的家屬隨後給鄧公寫了一封信,請求給予他一個公正的評價。鄧公思慮良久,給了李家人5個字作爲答覆:主席有定論。

毛主席此前早就對李井泉進行了評價,主席認爲他品行優良、信仰堅定、能力突出,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戰士,人民政權之所以能順利成立,他功不可沒。後來黨政官媒也發表長文緬懷李井泉,稱他心胸廣闊、辦事認真,自始至終都與人民羣衆站在一起,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對不起黨和人民的事情,他值得我們永遠緬懷、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