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價大跌、電動車需求放緩 比亞迪等陸企終止智利鋰加工開發計畫
一輛卡車在智利阿塔卡馬鹽沼的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鋰礦裝載濃縮鹽水。路透
鋰價自2022年末創下歷史高位以來已暴跌近90%,另外,受到全球電動車需求放緩影響,外媒報導,大陸車企比亞迪和青山控股2家大陸公司,放棄了在智利開發鋰加工項目的計劃。
該則消息訊息率先由智利媒體Diario Financiero(金融日報)報導。智利政府7日證實,比亞迪和青山控股將不再推進把碳酸鋰加工成充電電池正極材料的項目。
綜合外媒報導,2023年4月,比亞迪獲得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授予的碳酸鋰採購優惠價,所購原料用於一座定於2025年底開始生產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工廠。但隨着鋰價暴跌,比亞迪未能就項目條款與智利政府達成一致。
先前陸媒觀察者報導,去年5月,智利官方曾表示對於比亞迪在當地建廠進度不滿;同年7月,比亞迪智利分公司稱與智利生產促進委員會(CORFO)就鋰電池材料生產達成協議,獲得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生產和建廠許可。但時隔1個月,比亞迪又表示,在智利的鋰項目仍未確定時間,將繼續與智利談判磋商。
大陸富豪項光達旗下的青山集團,也於2023年獲得智利1個鋰資源加工項目的優惠價准入,當時,項光達在北京會見智利總統波里奇(Gabriel Boric)時表示,未來可以考慮在智利建設鋰電產業園,進一步整合周邊國家資源。
這些正極材料項目原本可讓2家公司在這個鋰儲量全球第一的國家立足,而對智利而言,這些項目有助於該國向電池供應鏈下游拓展的行動。
彭博指出,這次投資取消之際,鋰生產商資產負債表正面臨壓力,因爲鋰價自2022年末創下歷史高位以來已暴跌近90%。在電動汽車需求放緩的同時,新增供應上市,令成本較高的生產商陷入虧損。
智利政府發言人艾切薇利(Aisen Etcheverry)在迴應記者詢問時也表示,這些企業已放棄並中止其投資意向,主要是出於全球鋰市場的商業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