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電池美國廠勞工遭逮捕 臺美經濟鏈結正視結構風險
亞橋基金會董事長黃齊元指出,南韓是美國最大亞洲投資來源之一,現代汽車在喬治亞州投入龐大資金,甚至捐款至當地大學體育館冠名,仍未能換取執法寬容,且短期政治或外交善意,不足以保證企業免於風險。雖臺灣企業要融入全球供應鏈,美國市場不可或缺,黃齊元認爲,臺廠要以此爲鑑,正視美國製度的嚴苛與不講人情,投入巨資的同時,亦要積極建構多層次防護網。
時值貿易伙伴國與川普政府談判各項關稅,韓、臺、日政府面對白宮頻頻施壓的硬仗。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認爲,現代集團此次經驗告訴我們,美國政府關係是一回事,要讓廠商在美國安心投資,州政府的往來關係更要維繫,政府可出面爲臺廠談到投資特別待遇。
連賢明還指出,此次主因正在興建的工廠勞動力不足,韓商從韓國調度持短期簽證抵美的技術工作,「這是川普政府強迫外資在美設廠所致,快速出現上兆美元的投資規模,美國在地製造業人才根本無法配合,短期內估計會更亂。」美國製造業重建會比想像中困難,企業人事成本會增加不少,臺積電亞利桑納廠一直有類似問題。
黃齊元強調,臺灣廠商不可想當然認爲「只要合法投資,美方就會協助解決人力問題」,連在地的加州農業、酒莊等仰賴大量移民勞工,均受川普政府整肅非法移民的波及,臺廠除須要自建完整人才策略,更應擴大與在地政府、企業連結,透過地方合作、產學計劃建立長期對話,非止於一次性捐款或短期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