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朝野良性互動試金石 看政院承擔
財劃法修法自去年起爭議不休,也讓中央、地方關係急遽惡化。藍白十六縣市今天集結髮聲,行政院長卓榮泰稱將邀集地方縣市共商事權分配,在大罷免後,財劃法成了朝野能否良性互動的試金石;但問題關鍵不在中央喊口號,而是政院願否放下政治考量、承擔責任,攜手地方調整國家財政體質?這也是內閣改組後的第一個挑戰。
歷經三任總統、長達廿五年都未能修正的財劃法,去年在藍白聯手下,以「地方包圍中央」姿態闖關,終於完成修法。但過去要求國家財政改革、也主張修正財劃法的民進黨,卻在藍白推動修法期間立場大轉彎,改稱「現行版本就是最好版本」,消極態度連綠營立委都大爲光火,最後只能眼睜睜看在野版本過關。
府院黨歷經局部改組,行政效率、闢謠速度稍有提升,但面對現實的財政分配,若不能拋開中央集權的政策思維,只會持續「僧多粥少、分配不均」的惡性循環,僵局仍難解決。
財劃法如何妥適處理,政院能否做到兼顧公平分配,落實政策不分顏色,已成內閣新團隊的第一道考驗;若仍夾帶私心,讓中央與地方仍存心結,行政團隊不但不能「得分」,還會繼續「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