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賴清德不識李萬居 淪大罷免豬隊友
民國三十五年,前總統蔣中正(中)和臺灣省籍的第一屆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合影留念。當時的代表包括黃國書、連震東、李萬居、張七郎等一時俊彥。圖/中國國民黨黨史會提供
賴清德總統昨天的「團結國家十講」第三講,談的是「憲政體制」。不出意外的,又是一場充滿錯誤與災難的演講。最糟糕的,是他竟然連制憲有臺灣代表參加都不知道,大言炎炎地說「一九四六年所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臺灣是沒有派員參加的」。而整場演說對民主政治、憲政體制的錯誤認知,當然也就不在話下了。
賴總統談中華民國憲法,從一九三六年的「五五憲草」說起。這基本沒有大錯,但很顯然太過簡化制憲史。也因爲如此,他纔會疑似脫口而出,說出「五五憲草或一九四六年所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臺灣沒有派員參加」這段話。捏造歷史,用意是要引出「一直到前後七次修憲,臺灣人民纔是修憲的主體」的結論。
但事實是,當年制憲國民大會,臺灣不但有代表參加,而且分配到了十八個名額。雖然因爲戰亂檔案的佚失,這些代表具體發言、提案情況爲何,沒有清楚資訊。但光是國史館的資料,就說明這些代表有到南京報到,其中,後來擔任第一個臺籍立法院長的黃國書,還是四十八人主席團的成員之一。另外,李萬居、許世賢也都是「黨外民主前輩」。賴清德這個「臺灣人的總統」,竟不認識這些「臺灣民主前輩」,讓人啼笑皆非。
綜觀這篇談「憲政體制」演說,除事實錯誤,也充滿對民主政治、憲政體制錯誤認知。隨手舉例:賴總統說「共和」是定期選舉,翻遍所有政治學書籍,都很難看到這種定義;他大談「雙首長制」,卻沒隻字片語說到雙首長制的「左右共治」和「換軌」精神;提到罷免權是孫中山獨創的制度,卻把罷免當成「更大的民主」來做,這種「左右互搏」之技,怕是連老頑童周伯通,都很難與之媲美。
賴總統引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簡亞當斯的「醫治民主之病,需要更多的民主」名言,疑似也是事實錯誤。但這話是否真是簡亞當斯說的,其實不是重點,而是「更多的民主」絕不是用罷免來否定民主,更不是選舉輸了不認帳就翻桌想要重選,而是把民主透過教育、實踐,內化到公民的生活之中。賴總統好爲人師,卻不求甚解甚至到了無知地步,難怪「十講」只講了三講,就已經錯誤百出,甚至已經被歸類爲「大罷免豬隊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