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國營事業年終 基層不該是錯誤政策擋箭牌

經濟部轄下的國營事業年終獎金出爐,包括大幅虧損的中油、臺電等,員工最高可拿到四點四個月的年終獎金,比許多賺錢的公司員工領的還多,因此引發議論。經濟部雖強調,政策因素的虧損不能抹殺員工的努力,給獎金有理,但應爲政策負責的高層們,卻從未對失當的能源政策致歉,更用基層員工來情緒勒索,這纔是真的說不過去。

臺電基層員工不分日夜總在第一線維持電力供應穩定,此次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縣市,許多臺電員工更爲了儘速讓民衆有電可用拚了老命,而基層員工不眠不休搶修同時,正值立院表決包含撥補臺電一千億元在內的特別條例,經濟部還以辛苦的臺電員工來賣慘,彷彿不同意撥補,就是傷害臺電員工的權益。

事實上,臺電基層員工的努力民衆有目共睹,其辛勞也應該被肯定,但虧損的企業一邊要發出高額獎金,一邊又要向政府討要撥補,而撥補的預算是用來填補虧損,而不是發給辛苦的臺電員工,要臺電員工承擔民衆批評壓力並不公平,而應爲政策負責的決策高層們,卻跟基層員工領同樣標準的獎金,這纔是可議之處。

政府多次強調,臺電的虧損是扮演穩定物價的角色,因此沒有反映成本,但發電原料價格早已回穩,不棄用核電、不買太多綠電,臺電要獲利並不難,只是政府吃了秤砣鐵了心要擁抱神主牌,虧損是必然,而讓辛苦的基層員工陷入領不領錢都不妥處境的,纔是該被檢討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