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大罷免挫敗 戰犯豈只有柯建銘
大罷免慘敗收場,賴清德提出執政團隊「四項改變」作爲迴應最新民意。不過,對於自身的檢討,卻隻字未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罷免慘敗收場,賴清德提出執政團隊「四項改變」作爲迴應最新民意。而賴清德打着檢討名號的利刃,已懸在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頭上;但大罷免挫敗,戰犯豈只有柯建銘?賴清德若不自我檢討,黨內、外界恐難接受也不會認同。
賴清德的固執與不妥協,是意料之中,但他的政治誤判與施政輕重錯置,卻遠超乎人們的想像。過去一年多的國政空轉,人民面對的只有無盡的大罷免,造成社會對立,但即使民意透過大罷免給了賴一記當頭棒喝,他還是沒有認錯的打算。
賴清德不知自我反省,從八二三大敗後在總統府的談話就可看出端倪。賴表示,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並大談內閣與施政方向將做調整;不過,對於自身的檢討,卻隻字未提。
執政團隊一連串看似檢討的作爲,說穿了其實只是在「抓戰犯、給交代」敷衍了事;否則,真正和大罷免民怨相關的內閣部會首長,又怎麼會幾乎各個不動如山?
眼看內閣改組也止不住民調持續探底頹勢,賴清德大刀揮向柯建銘,且手段毫不留餘地,不僅公開表態「支持黨團改組」,還由新任黨秘書長徐國勇發動立委連署逼辭柯建銘。賴清德以「符合社會期待」說來逼柯建銘交出總召,但怎麼不會拿出「符合社會期待」的政策思維,改變自己和民進黨的施政?
柯建銘固然難逃咎責,但試問大罷免時,哪一位民進黨立委沒跟着喊「大罷免、大成功」,包括賴清德更在團結十講提出「雜質說」,如今罷免失敗,將責任全推到柯一人身上,有欠公允。
賴總統若始終不願誠實面對他自己,依然是那個罷免失敗後,只向支持者道歉,繼續在自己人民之中區分敵我的「民進黨總統」,就算柯建銘辭總召、政院人事「小風吹」,恐怕都是枉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