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必然大失敗 林濁水點名柯建銘:一開始就錯了

圖爲民進黨立委過去在立法院議場中央佈置的「罷」字。(中時資料照/趙雙傑攝)

第二波罷免投票將於8月23日登場,面對已落幕的726罷免投票,前立委林濁水今(6日)再提出最新分析,直指「無差別罷免是大罷免失敗的關鍵其實不必等到開票,單看各家民調已經很清楚了!」而柯總召命名「大罷免」,一開始就一再強調大罷免是41罷乾淨、是消滅國民黨。

首波大罷免投票在7月26日落幕,24件立委罷免案全遭否決,形同「大罷免大失敗」,緊接着的是8月23日的第二波罷免案。林濁水認爲,無差別罷免是大罷免失敗的關鍵其實不必等到開票,單看各家民調已經很清楚了,例如震傳媒民調,從2025年5月民衆對無差別罷免的態度、今年2至4月對自己選區藍委罷免的態度,兩者進行對比就可很清楚。

林濁水續指,於是民進黨立委有個很聰明的辯護,「大罷免是無差別策劃?」事實上他相信的確沒有這麼一個無差別的「策劃」,何況「大罷免」三個字並不是啓動罷免的罷團命名的,命名的人就是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但是柯總召命名之始就一再強調大罷免是41罷乾淨,是消滅國民黨,那麼請問消滅乾淨是有差別罷免還是無差別罷免?」

林濁水指出,幫柯建銘說話的人就會說,「國會擴權+提親中法案+不遵守國會程序+癱瘓憲法法庭。這些,任何一項都足以構成罷免正當性」。但他質疑,這樣指控每一個藍委的確都符合,「但是就一體罷免消滅?如果是,那麼檢察官起訴、法官判決爲什麼同一重大刑案要區別主犯、從犯、幫助犯、協迫犯?」

最後,林濁水認爲,無論如何無等差罷免固然痛快但「太純粹」,太遠離人性常情,越罷支持度越低,最後大失敗勢所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