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一來就咳嗽氣短?看不見的呼吸危機,過敏人羣要當心

來源:健康北京

雷暴哮喘作爲一種突發性、可危及生命的特殊哮喘類型,日益受到社會關注。這種在雷雨天氣或緊隨其後暴發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或加重,常表現爲突發喘息、氣促、胸悶,甚至誘發患者首次出現哮喘症狀,極易引發恐慌。

與氣象要素緊密相連

雷暴哮喘與傳統哮喘的差異,在於其明確的天氣觸發機制。雷暴哮喘患者的發作與雷暴過程中的關鍵氣象要素緊密相連:劇烈的大風、頻繁的雷電活動、強烈的上升與下沉氣流、短時強降雨及氣溫驟降。

其發病的關鍵因素在於,雷暴下沉氣流將空氣中高濃度的可吸入過敏原顆粒,主要爲花粉,集中輸送到近地面,使易感人羣在短時間內大量吸入,吸入量遠超正常水平,導致敏感個體的呼吸道發生劇烈反應。

雷暴發生時,一方面,氣溫、空氣溼度增加,真菌快速繁殖,導致空氣中的真菌孢子增加;另一方面,雷暴核心區域的強烈上升氣流如同一臺巨大的吸塵器,將地面不易被吸入下呼吸道的較大花粉顆粒、真菌孢子等過敏原卷向高空。在高空低溫、高溼及雷電產生的強電場和滲透壓作用下,這些較大顆粒會破裂分解,生成大量直徑僅爲0.5~2.5微米的致敏微粒。這些微粒不僅體積小,容易深入肺部,還可能攜帶電荷,增強了生物活性。

有基礎過敏性疾病的人羣,如哮喘、過敏性鼻炎患者,吸入這些微粒極易誘發哮喘急性發作,或導致原有過敏症狀急劇加重。

如何快速識別雷暴哮喘

患者如何快速識別雷暴哮喘的早期徵兆?如何將其與普通感冒症狀進行鑑別?

雷暴哮喘的典型表現是在雷暴天氣期間或之後不久,突發喘息、咳嗽、氣促或胸悶,且常呈現羣體性發病模式。聽診時,雙肺有呼氣相哮鳴音,是支持雷暴哮喘診斷的重要體徵。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患者可出現極度呼吸困難,此時肺部聽診可能出現呼吸音減低、哮鳴音消失的“寂靜胸”現象,而這往往是病情危重的信號。

關注雷暴中最脆弱的人

雷暴哮喘患者中,過敏性鼻炎患者的佔比非常高,達到60%~99%,且其中70%是中重度過敏性鼻炎患者。研究發現,過敏性鼻炎患者本身就存在氣道高反應性增加的特點。更值得警惕的是,超過半數的雷暴哮喘患者在發作前從未被診斷過哮喘,甚至沒有任何呼吸系統症狀史,他們往往只表現爲單純的過敏性鼻炎。

雷暴天氣能在短時間內使空氣中的花粉濃度迅速飆升,毫無防備的過敏性鼻炎患者突然暴露於極高濃度的吸入性過敏原中,導致首次哮喘急性發作,病情進展的不可預測性較高。

兒童和老年人作爲特殊羣體,在雷暴哮喘事件中面臨更大的風險,特別是有過敏史的人羣。兒童氣道更爲敏感、狹窄,老年人常合併心肺基礎疾病,一旦發病,更容易進展爲重症。

採取科學的自救措施

雷暴哮喘的發生是外部天氣因素與內因過敏體質聯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有過敏史的人羣要多關注天氣預報,特別是氣象部門發佈的花粉過敏指數;雷暴發生前後,儘量減少戶外活動,關好門窗。易感人羣家中應常備急救藥物和家用霧化器,並確保熟悉使用方法。一旦出現症狀,立即進行初步處理。若症狀快速進展或初步處理無效,必須迅速就醫。

當雷暴突襲時,請做好以下自救措施。

立即用藥:雷暴哮喘發作時,最有效的急救藥物包括短效β2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和吸入型糖皮質激素。如果身邊備有藥物吸入器,應立即按照說明書使用。

氧療支持:如果家中備有吸氧瓶,就讓患者通過面罩吸入每分鐘3升的高流量氧氣,改善缺氧狀態。

保持體位:採取坐位或半臥位的姿勢休息,保持腰部前傾。這種姿勢有利於呼吸暢通,能有效改善通氣。

尋求專業救援:經以上處理後,若患者症狀持續不緩解,或者加重,必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或前往醫院就診,因爲嚴重的氣道痙攣可迅速危及生命。

預防哮喘的幾個關鍵

有效管理雷暴哮喘,關鍵在於預防。這需要從環境控制、藥物干預和長期健康管理三個層面着手。

其中,環境控制是基礎。雷暴前2小時至雨後3小時是高風險期,易感人羣要避免外出。雷暴天氣務必緊閉門窗,防止外部高濃度過敏原進入室內。

科學配置和使用空氣淨化器,也能有效降低室內過敏原和污染物的濃度,從而預防雷暴哮喘的發生。定期更換空氣淨化器的濾網,確保過濾效果。根據房間大小選擇合適的風速,一般來說,在面積大的房間,需要選擇風速更高的模式以快速淨化空氣。

對於已診斷的過敏性哮喘患者,提前給予預防藥物如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等,能夠有效預防雷暴哮喘的發生。同時,規範化治療過敏性鼻炎也是預防雷暴哮喘的主要措施之一。所有哮喘患者及高風險人羣如中重度過敏性鼻炎患者,家中、工作場所、隨身包中均應常備藥物,並確保在有效期內,以便第一時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