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虎小組故鄉魔幻變身 直擊臺南水交社文化園區
雷虎小組宿舍外該小組早年使用的 F-86軍刀機。(眷戀之村提供)
水交社公園。(眷戀之村提供)
《眷戀之村》第五期直擊臺南水交社文化園區
落日像金黃色銀盤一樣緩緩在臺南城西天際挪移,大年初六黃昏,我在曾是府城第一高峰的水交社文化園區桂子山上守着夕陽餘暉, 餘暉許多年前會照進興中街31巷的椰林大道,也照進葉富根教官家院子。院子裡有棵芒果樹,如今芒果樹還在,只是孤零零地,夕陽也在,但是院子呢?31巷呢?雷虎小組大名鼎鼎的葉教官呢?
水交社往南走一些, 就是駐紮臺南機場的空軍443聯隊(第一聯隊),此刻正是IDF戰機完成日間訓練逐一返場的時候,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一波波由遠而近呼嘯而過。雷虎小組成立於民國42年,民國78年遷移到空軍官校之前都隸屬臺南基地第一聯隊,飛官與眷屬們也多住在桂子山周圍。民國76年我在443聯隊服義務役時親眼目睹過多次雷虎小組預演練習,當時他們飛的F5E與F5A戰機如今已經解除戰備,與臺南的雷虎歲月一樣走入歷史了。當年的桂子山海拔2630公分(沒錯,就是26.3公尺的意思),因應臺南市都市發展,後來陸續被移平 了,現在僅剩水交社裡標高約10公尺的餘脈。站在山頂,腳下一大片水交社文化園區土地一覽無遺,從前這片土地上是密密麻麻的國軍眷村,我彷彿還能聽到家家戶戶歡笑或叫罵孩子的聲音。
府城第一高峰桂子山 有「汐見之丘」美稱
許久以前, 臺南的海岸線尚未向西推移到現在的位置,登桂子山可以眺望安平的潮汐,日本人爲之取了個好聽的名字-汐見丘。從前這一帶叫桶盤淺,是南門外的大片沙地,後來成了日本海軍航空隊宿舍羣,國民政府遷臺後由航委會接收,成爲以中華民國空軍爲主的眷村羣,雷虎小組飛官的宿舍就在汐見丘(桂子山)腳下,除了雷虎小組,水交社也住過黑貓中隊飛官,你記得那些飛行員的名字嗎?
「南門路末端靠近志開國小與桂子山周圍,是飛行員的宿舍羣,那一整排宿舍都呈東西走向。兒時的記憶裡,時常有空軍的交通車停在路口,飛行員們下了車,一路步行到他們的眷舍。他們身着橘紅色的飛行服裝十分耀眼,亮麗颯爽的英姿,讓人投以敬佩和羨慕的眼光。」這是留學日本,目前在成大外語中心任教的朱戎梅書中的回憶。她小時候住在現今水交社文化園區內的志開新村,家前門是南門路,對面是美軍俱樂部,家後門是興中街7巷,她在發表過的文章裡回憶,巷子裡住了很多包括雷虎小組成員在內的飛行員,赫赫有名的飛將軍不計其數,包括羅化平將軍、張復將軍,以及唐卉璋、楊世績、鄭萬洪、石遠耀、馬榮民和羅宏新,還有他們住在桂子山另一側31巷裡的葉富根教官。葉富根是廣東梅縣人,九一八事變後投考空軍,在抗日與剿匪戰爭中屢建奇功。雷虎小組成立後,第一任領隊是第一聯隊第一中隊長周石麟,葉富根是副中隊長,負責作戰訓練。雖然貴爲雷虎小組飛行員的教官, 葉富根在志開新村裡的家卻如陋室一般, 美軍去訪他家時還詫異問道:「Oh!That is Lt/col home?(這就是中校的家嗎?)」
葉富根已經過世6年,太太於秀媛說:「房子很簡陋,颱風一來,籬笆就被吹倒,屋頂就要漏水,葉伯伯性子倔,不去申請修房子補助,靠着自己攢錢,才把房子拆了重建。」
眷村拆遷重整 日式宿舍羣成市定古蹟
過世多年的雷虎小組第四任隊長張復將軍生前回憶說,他住在緊靠興中街的第一排第三戶,就算是出勤大陸上百次才獲配的特種立功軍人眷舍,一戶也才11坪大。我想,對這些飛行員來說,這裡只是暫時的住所,他們遲早是要反攻大陸的,因陋就簡些又何妨吧?
羅宏新是國安局退役上校, 也是電視名嘴李天鐸的親舅舅。民國60年蔣公誕辰那日雷虎小組在臺北市上空表演特技,羅宏新駕駛的F-5A戰機在中興橋失事墜毀。羅宏新住過的眷舍在水交社文化園區內幾個眷村搬遷之後被保留了下來,雖然被大幅翻修了,李天鐸依然清晰地記得一些場景。
「舅舅非常優秀,是出事那一年空軍炸射比賽空地靶總冠軍,出事那一刻如果選擇彈跳,還可以保全屍,但是他怕飛機衝到三重埔, 還試着拉起機頭,最後連人帶機墜毀在淡水河。」李天鐸在羅宏新家外不斷伸頭探看,想找到記憶裡那個對着空軍子弟小學(志開國小)的後門,他喃喃說着:「我60年不願意再來,傷心啊!」
水交社文化園區的範圍大抵包括從前的志開新村、明德新村、實踐四村、警察新村與國民新村,大多是空軍眷村,少數是陸軍與警察眷村。(全文請見《眷戀之村》第五期;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