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案同判,讓公正可感可觸(金臺銳評)

陳 欣

“知假買假”者提出“退一賠十”的懲罰性賠償能獲支持嗎?司法實踐中,這個問題曾長期存在爭議。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披露,針對審判實踐中普遍反映的重點難點問題,人民法院案例庫及時收錄權威案例,明晰法律適用標準和裁判規則,讓“同案同判”的要求得到更好落實,同時藉助入庫案例規則研究對策,從個案解決向類案治理轉變。

46枚鹹鴨蛋“退一賠十”案就是其中一例。食品安全法對生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的行爲確立了“退一賠十”的懲罰性賠償規則,同時規定:“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爲一千元”。張某購買46枚過期鹹鴨蛋堅持要求分46次對每枚鹹鴨蛋分別結算,此後訴至法院要求每次結算應獲賠1000元。法院審理後明確,購買者故意在單次交易中進行數次小額付款不符合消費習慣,應以總價款爲基數進行“退一賠十”。該案被收錄在人民法院案例庫中,爲法官辦案提供權威、精準的參考和指引,促進了法律正確統一適用。

類案同判是司法公正的基礎。近年來,人民法院推進類案檢索平臺建設,通過人民法院案例庫收錄指導性案例和經最高法審覈的具有示範價值的參考案例,爲法官辦案提供權威參考,也給審判行爲提供“一把尺”,確保類案同判做到“一碗水端平”。另一方面,與時俱進深化、優化公開工作,充分滿足當事人的參與權、知情權,方便羣衆和社會各界瞭解監督,進而消除羣衆內心疑慮、清晰感受司法權力運行,讓公平正義可觸可感。

司法裁判具有重要的價值引領作用。當下,各地通過檢索司法機關發佈的權威案例,做好羣衆的服務引導工作,促進社會治理。例如,黑龍江寧安市人民法院推動人民法院案例庫“落戶”當地綜治中心,爲調解員進行調解提供“參考答案”和“實戰指南”,批量化解同類型糾紛。湖北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法院批量審理同類案件後,梳理總結類案多發原因,針對機動車交通事故引發的誤工費賠償問題,向當地保險公司發送相關裁判規則,從源頭減少類似糾紛產生,降低羣衆的維權成本。

一個案例勝過一沓文件。《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審判工作的意見》要求,完善指導性案例制度,高質量建設人民法院案例庫。相信隨着相關工作的推進落實,人民法院案例庫統一法律適用、促進定分止爭的效能會日益彰顯,讓羣衆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4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