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至時光,寫給田園的詩稿(組詩)

作者:黃清水

1

蠶的一生沒有宣言,它們沿着

樂至蜿蜒的曲線美蠕動,不動聲色地

完成樂至版圖上母性的慈悲

每一片桑葉都在獻出琥珀色的美夢

提攜樂至蠶鄉之名,與一隻只蠶寶寶

互相成全,披星戴月般守護着

樂至幸福的時辰,所有的仁慈和柔美

頃刻間展開在桑葉的葉脈上

不費思量地經營桑蠶經,是樂至人的智慧

每個人內心點亮一盞星光,綴滿

樂至的田園,大好時光在桑葉間嘩嘩響動

情深似海,心中有田園,眼眸裡有信仰

樂至人接過神的諭旨攢動日子胚胎的成形

以蠶之名,開啓豐盈的生活

2

風吹涪江和沱江,兩江分水嶺的地方

締造了樂至桑蠶聖地,桑蠶賦形歸去

舟楫在江中搖,搖着田園的春光

也搖着欣欣向榮的時光,氣象萬千的時辰

桑娘們樂此不彼地餵養每一隻蠶寶寶

期待它們載荷着樂至的精氣神

吐出靈動的蠶絲,爲這——

她們把枯燥無味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把江山搬到一片片桑葉上

成全田園的風骨和脊樑,學陶淵明

對天地萬物抱以足夠的尊重

愛山水之間的美色,不爲五斗米折腰

辭官歸田,吟詠“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勤勞的樂至人貼合了陶淵明的思想

以行動當作最好的註釋,給予桑田芬芳

和內心裡含蓄的表達,被翻譯的桑梓之情

瀰漫着運轉不息的香氣和故事,成爲古今

田園風光的最好註腳和釋義

3

小小的蠶寶寶抱着青翠欲滴的桑葉

走回到樂至,一生都與樂至的山水田園相連

讀懂日子向上的高調,也讀懂

樂至人內心裡的寧靜與祥和,當銀質的月光

照在東樂村的每一個角落時,蠶房

就是鄉愁的一部分,從歷史漫長的步履中

得到一條最好的正途,每一隻蠶

都在悄然貢獻畢生的愛與溫暖

像陶淵明一樣熱衷於山水田園與採菊東籬下

樂至的蠶也有專屬的理想

在時代的轉折處,讓人心頭一顫

歡喜到不能自己,與現代田園的秀色可餐結合

闢出一條新的征程

“春蠶收長絲,秋孰靡王稅”,擁有

對原生態的保鮮,所有的肌理都順應鄉村振興的點

像川劇變臉似的,給予樂至蛻變的雙翅

荷載着田園新樂章向着未來的生態彈奏

4

日子有了福祉。樂至開始上演濃墨重彩的

鄉村旅遊的路線,戲碼堆足,五彩林鄉

住在川中的腹部,繁花是星辰的譜系

化身大地上的美學,接受世人的冊封和覲見

從田園風光到花園的轉變,呼應着時光

生出孔雀之鄉斑斕的故事,培植

春的筆觸,夏的青綠,秋的金黃,冬的窖藏

鋪展開屬於五彩林鄉錦瑟的畫卷

蟲鳴順勢把胸中的閃電放出,與銀杏、楨楠、蒲葵

如火如荼地編織着孔雀鄉的春色

再用紅色的紫荊、粉色的櫻花、白色的牡丹

擡高秀美的景色,燈火闌珊處,伊人

甜美的曲調枕着山水之美

稼穡着山川鉅變的畫屏,繁花深處

春風不辜負任何一個樂至人心中的情話

5

春雨沒有顏色,落在樂至的江河上

就有了綠色的跫音,以大地的掌紋命名

桑林迷人的光環,一方水土有一方水土的芳香

跟隨農人的花漾完成一個愉快的轉身

一簇簇光鮮的綠野仙蹤,沿着陶淵明淳樸的認知

深諳鄉村的步履,鼓動着生活的百般協調

希望與嚮往被按在蠶寶寶的身上

勤勞的樂至人會遊耍龍燈獅舞,把憨態十足

變成記憶裡的界碑,千古不朽立在那

授予生命高調的詩行和長短句,熨帖你的生活

每一次從鄉音裡遞交對土地的肺腑之言

農技的技法像烙印在拓寬樂至的路上

而搬運澄澈的河流和五穀的迴歸

授人與魚,春天在桑田上做文章,講解、分析

動態指導鄉村的多樣化,振興有了無數種可能

埋頭於耕耘趣事,採擷的故事,參照

陶淵明“夫耕於前,妻鋤於後”

農事上相互依存,生活裡相敬如賓。本真的性情

不需揣摩。在翠綠的山水田園裡放映,每一幀

都是他小小的幸福與收穫,他挈壺相與至,談天說地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的一種繽紛色彩

便有了無窮無盡的思念和感動

6

領受桑葉的脈絡,春蠶在歷史的舞臺

上演川劇般律動的變臉,細膩地

刻畫着元帥故里的鄉土氣息,幽默中不乏機趣

以五種聲腔託舉,爲樂至開慧眼

桑林深處聚焦着豆蔻之心,田園的詩篇

先從變臉開始,交織着命運的轉盤

迷霧般的樂至撥雲見日,我們看到荷鋤的人

也看到手舉鐮刀割桑葉的人

臉上有着春天的喜氣,採桑女和養蠶的人

同樣重要,在一生的旅途中都給出無聲的答案

遵循陶淵明的法則,與田園爲伴

五指纖細的女子,遁入淡雅的落日下

涪江和沱江擁有火焰般盛大的光彩,桐子坡上

春蠶爲誰成蝶?蟠龍湖畔,哪個仙子

打翻了上帝的調色盤,傳說成現實

春蠶恍如處子之身漾動,爲絲綢般的樂至

更爲絲滑細膩的明天吐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