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發火:能錄取清北爲啥不報?3位高考生說:我的高考,我做主

老師痛心疾首,培養了你們三年,你們都是年級學霸,分數明明能夠錄取清華北大,爲什麼不填報清北志願?老師的心血付之東流了!

三位學生說,我的高考,我做主,憑啥要聽你的?

這三位學生是江西瑞昌一中的,他們在同一個尖子班,這個班私下裡被老師和學生叫作“志遠班”,班裡集中了學霸,是學校專注於培養清華北大學生的地方。

其實,今年高考,江西瑞昌一中有四名學生分數達到了清華北大錄取線,清北老師也拋來了橄欖枝,希望他們報考。學校老師也篤定他們會報清北的志願。

結果,四個人中只有一個學生填報了清華大學,其餘三人都放棄了清北的志願。

這三個學生拋棄清北的原因是,他們的分數雖然可以上清北,但是隻能報強基計劃的核物理,醫學部,護理或者考古這些冷門基礎學科。

三個學生躊躇再三,決定放棄清北,分別報了復旦大學的微電子,上海交通大學的人工智能,浙江大學的計算機,這三所大學都是華東五校成員,且在985大學中排名前五,關鍵是還能學一個自己喜歡的熱門專業。

這件事情一經發生,在線上線下掀起了軒然大波。

網上流傳,江西瑞昌一中爲打造這個尖子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三年投入百萬,花高價請學科專家來講課,老師抱病堅持上課,犧牲假期全程陪學生備考,目的只有一個:衝刺清華北大!

結果明明可以送走4個清北學生,如今只有1個,其他3個都跑了!

學校和老師那個氣啊!

班主任在志願填報結束的那天半夜,在班級羣裡發了一條上千個字的控訴信,說你們這幾個學生太自私,完全只想到自己,根本沒有想到學校和老師。

這幾年學校付出的是百萬經費,老師們付出的是一腔心血。如今全白費了,他痛心疾首的說這是自己教育的失職,還說了句下輩子也不想記得朱、濤、夏這幾個人了,拜拜了。

說完,班主任直接將班級羣給解散了,他這一夜肯定難以入眠!

那麼問題來了,學校和老師爲什麼下這麼大的血本?學生一旦放棄清北就如此痛心疾首呢?

說白了,是教育功利主義作祟。

學校培養學生變味了,學校投入資源,老師陪伴學生,本來是教育者本該做的事情,可是他們教育的目的是多考上清華北大,用來給學校撐門面,學校名氣大了,能夠吸引更多的生源,清北錄取率成了懸在老師和學生頭頂的一把劍,教育本來的初就被功利心擠得變了形。

教師爲什麼對清北如此執着?也是因爲功利心。

老師送走一個清北,比送走十個其他名校的學生都強,老師從此揚了名,成了“名師”,評職稱、晉職晉級都不成問題,還有不菲的一筆獎金拿。

奈何學生不聽話,一切都打了水漂,師生情在功利面前稀碎稀碎了。

我倒認爲這三個學生很有自己的主見,並沒有做錯什麼。

這三個學生分數雖然夠清北的錄取線,但沒有優勢,即使被清北錄取,也只能選擇清北的“強基計劃”專業。

什麼是強基計劃呢?

強基計劃誕生於2020年,初衷直指國家科技突圍的痛點,即選拔培養有志於基礎學科研究的拔尖人才,破解關鍵領域“卡脖子”困境。

招生專業鎖定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冷板凳”學科,探索本碩博貫通培養模式。

這3位學霸放棄清華北大的“入場券”,轉而選擇其他985高校的熱門專業,撕開了強基計劃實施五年來的尷尬真相。

這幾年,因爲強基計劃專業沒有了吸引力,只得降分錄取,比如2024年山東大學北京理科強基線僅583分,比統招線直降55分。清北強基生普遍比統招線低2-10分。

如果分數擦邊,那麼報名校的強基計劃不失爲一種好的選擇。如果考生高考裸分過線,不如放棄強基。

因此,強基計劃陷入“高分不想去,低分去不了”的怪圈。

江西瑞昌一中這三位學生,難得清醒,他們沒有人云亦云,沒有聽從學校和老師的苦心勸解,他們沒有看上清北強基計劃的冷門專業,而選擇了當今的熱門專業,這種勇氣在功利主義盛行的教育環境中尤爲珍貴。

也有人說,這三名學生也是功利主義,他們選擇其它大學的熱門專業,而放棄清北冷門專業,還不是爲了將來好就業?

那麼問了,學生這麼做有錯嗎?

我贊同三位學生那句話:我的高考,我做主!高考志願本身就是要符合學生自己的願望,錄取又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誰也不能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他們!

你對這件事情怎麼看呢?請在評論區裡留言,謝謝朋友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