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考上大學了!”高考學子持錄取通知書向服刑母親報喜
“媽媽,我考上安徽大學了!您放心,我一定繼續努力!”8月11日,在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廬州女子監獄)第十二監區組織的“大手牽小手,愛心潤獄園”開放日活動現場上演着動人的一幕:17歲的小林(化名)攥着安徽大學錄取通知書,與母親緊緊擁抱在一起。聽到女兒的喜訊,服刑人員趙某瞬間紅了眼眶,顫抖着的手接下了錄取通知書,輕輕地撫摸許久,彷彿撫摸自己久未觸碰的孩子的臉龐。身後陪同的親屬悄悄背過身,抹去奪眶而出的淚水。
爲緩解服刑人員與子女的思念之情,第十二監區特別邀請10名服刑人員的未成年子女入監會見,其中小林等2名剛參加完高考的孩子,帶着錄取通知書前來與母親分享人生重要時刻。
“孩子去年就說要考上好大學給我爭氣,今天她真的做到了……”趙某哽咽着對民警說。犯罪入獄後,她最愧疚的便是缺席了女兒的成長,而小林用優異的成績給了母親最大的安慰。臨別前,她反覆叮囑母親保重身體:“我會照顧好爺爺奶奶,您也要好好改造,明年我接您回家!”
在開放日現場,蘇某某顫抖着雙手,終於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兒女——這是她服刑多年來第一次與遠在海南的孩子相見。“媽,我們好想你……”兩個孩子撲進母親懷裡,三人緊緊相擁,泣不成聲。這場跨越1500公里的團聚,背後是監獄民警的不斷努力,一次次電話聯繫,一趟趟溝通協調,只爲圓這位母親一個最簡單的心願:看看自己的孩子。鐵窗內外,淚水與希望交織,這場等待太久的團圓,終讓破碎的心重新找到了歸處。
女性服刑人員子女多由祖輩或親屬撫養,長期缺失母親的陪伴。監區藉着未成年子女放暑假的契機,開展本次開放日活動,邀請服刑人員的未成年子女進監,既紓解了服刑人員的改造壓力,也爲孩子們注入成長信心。活動前,民警還專門爲孩子們送上一支向日葵,代表着對他們“向陽而生”的期待和祝福。
“有些遺憾無法彌補,但愛能讓彼此成爲更好的自己。”第十二監區監區長姚園園表示,未來將持續開展此類幫教活動,用親情紐帶喚醒服刑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改造信心,也爲特殊家庭的孩子點亮希望之光。
(通訊員 桂雪純 記者 汪喬)
翻譯
搜索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