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伍茲動椎間盤手術 醫揭40歲後「週末運動員」最易中鏢

醫師說明,椎間盤突出多和外傷、老化、先天遺傳等因素有關,40歲以上的中年族羣須留意。(報系資料照/李念庭攝)

49歲高爾夫球星老虎伍茲飽受腰傷所苦,於最近接受椎間盤置換手術。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葉文凌提醒,椎間盤突出與外傷、老化、先天遺傳等因素有關,除了一般運動員,40歲以上的民衆若平時忙於工作,只有節假日才能活動筋骨時,宜加強的暖身及緩和運動,此外游泳、自行車等低風險運動,對椎間盤較有保護作用。

葉文凌接受《中時新聞網》採訪時說,位於背側脊椎骨的椎體間的緩衝構造就是椎間盤,通常外環較堅硬且有彈性,內部則較爲柔軟,主要是用於吸收壓力,但當外環產生缺口時,內部柔軟處就有機率由此缺口擠出,若擠出的部位是在神經根的路徑上,就易產生疼痛感或誘發發炎反應,進一步加重不適症狀。

葉文凌提到,椎間盤突出的因素包括動作或習慣不良及老化、外傷,先天性的遺傳基因也有所關聯,除了一般運動員以外,若是40歲以上、平時忙於工作,直到節假日才能抽空運動「週末運動員」,也可能因肌腱和肌肉強度退化日趨明顯,加上核心肌羣力量及髖關節屈肌柔軟度不足、運動時動作不到位,而被此病找上門。

葉文凌強調,椎間盤突出預防大於治療,40歲以上的中年族羣應避免暴衝式的訓練和比賽,對高風險性的運動,例如橄欖球、摔跤、體操、舉重等須有節制;中風險運動,例如籃球、網球、足球等須加強訓練時的防護措施;低風險運動,例如游泳、自行車等,對椎間盤較有保護作用。

國健署也提醒,運動前的暖身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體溫與肌柔軟度,可做5至10分鐘幫助預防運動傷害;運動後的緩和運動,例如走路或伸展肢體,可做10至15分鐘,讓身體回覆至休息狀態,有助於清除因運動產生的代謝廢物及幫助血液流回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