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房變身文創市集 貴陽夜未眠

貴陽市最大的夜市青雲市集曾一天涌入16萬遊客和當地民衆,是貴陽市煙火氣息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小吃夜市。(方偉光攝)

阿雲朵倉源自彝語「我們的理想之地」,經常舉辦貴州文化活動,長桌宴是貴州最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慶典活動不可或缺的美食。(方偉光攝)

若想深度體驗貴陽的「晝夜雙面魅力」,青雲市集便是理想之選。夜幕降臨,霓虹初上,青雲市集漸漸甦醒。這座由老針織廠改造而成的文創街區,不只是吃喝玩樂的新熱點,更像是文化與潮流共生的城市空間。走進市集,入口的「青雲門」銅雕刻着貴陽「九門四閣」的歷史紋樣,像翻開一本立體的城市記憶冊。

沿街走去,文創小店比鄰而立。苗族繡香包、民族服飾主題冰箱貼、蠟染手環與非遺漆扇,每一件都像從山水之間誕生的藝術語言,讓遊客在手作之間,觸摸到貴州的文化脈搏。而在美食街,香氣是這座市集最鮮活的語言。炭火上「鐵籤牛肉」油脂滋滋作響,折耳根蘸水的辛香在舌尖綻放;酸湯牛肉紅湯翻滾,腸旺面配冰粉的組合更是地道貴陽夜食的靈魂。青雲市集讓人不僅「吃見」貴州,更「嗅見」老城記憶的煙火氣,那是工業廠房殘存的鋼鐵質感與黔地人情味的完美共鳴。

貴州本土魂築巢的阿雲朵倉

「阿雲朵倉」名字源自彝語「我們的理想之地」,這座被譽爲貴州最有藝術氣質的公共空間,如今已成爲省級夜間消費聚集區與城市新地標。阿雲朵倉的建築以「洞穴村落」爲設計靈感,整體以「水、天空與星光」爲意象構成三大主體空間「洗馬書苑」、「銀杏禮堂」與「大利戲臺」。

白天,書苑裡瀰漫著書香,年輕人窩在角落閱讀;夜晚,戲臺燈光亮起,民謠與話劇在山風中流淌。這裡是貴陽文藝青年最愛的靜謐據點,也是遊人感受城市文化溫度的最佳場域。

在阿雲朵倉的「鹽倉」區,20餘家特色品牌店集結於此,從文創飾品、香氛手作到少數民族手工藝,展現貴州創意的多樣面貌。而「長桌食集」則復刻了貴州少數民族的「長桌宴」文化,27家餐飲商戶圍繞酸湯魚、絲娃娃等經典菜式,讓遊人共享美味,也共聚人情。夜幕下的阿雲朵倉,霓虹與月光交織,銀杏葉在風中閃爍金光。人們或在燈影下拍照打卡,或在長桌旁舉杯閒談,一座充滿文化底蘊的「夜間樂園」就此誕生。

貴陽,這座「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城市,正在用最柔軟的方式更新自己。從青雲市集到阿雲朵倉,從工業遺址到文化地標,這裡的每一磚每一瓦都藏着故事。它們讓人看到貴陽不只是霧氣氤氳的高原之城,更是一座能在煙火氣中開出詩意的地方。(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